
离别与相逢,两者之间的苦楚,究竟哪一方更为沉重?
在古人的观念中,离别往往被视作比相逢更加苦涩,因为离别意味着分隔两地,音讯难觅,未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
相逢的场景又何尝不是蕴一份深深的情感。不论是“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还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亦或是“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都在述说着人们内心的喜悦与安慰。
于是,离别与相逢在诗人们的笔下交织成一幅情感的画卷。以唐代许浑的《谢亭送别》为例,诗中描述了“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的场景,大醉之后醒来,只见人去楼空,只剩下自己与满天的风雨相伴,这种孤独与失落感油然而生。
而孟浩然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写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碧空如洗,江水辽阔,却只剩下诗人独自一人,这样的景象不禁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神伤。
尽管离别的场景如此凄凉,但诗人们对于重逢的描绘却总是洋溢着喜气。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见到故人时的喜悦让树上的花朵都忍不住翩然落下。又如秦观的《鹊桥仙》中所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在众多诗人之中,有一位大才子却将相逢写得比离别更显苦涩,他就是王国维。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写下了《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王国维在外奔波多年后回到家乡海宁,见到了自己的夫人莫氏。夫妻两人分别已久,乍然相见时,本应是欢喜的场景,但王却写出了“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的悲凉之句。面对容颜憔悴的妻子,王国维内心痛楚万分。
在诗中,他描绘了与妻子相见时的无言与沉重氛围,“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夜晚灯下倾诉相思时,新欢与旧恨交织在一起,“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让人感慨的是诗中的“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世间最难以留住的便是青春与时间,当红颜老去、芳华已逝,再照镜子也觉得无趣。枝头的花朵春日盛放、夏日零落,顺应自然规律,而人却无法抗拒岁月的流逝。
回首这首诗,离别与相逢的苦楚哪一种更为深重?年轻时或许更倾向于认为离别最伤,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方能体会到相逢的苦楚不仅仅是因不爱或相见无期,更多的是生活中现实的磨难与责任的牵绊。
离别与相逢都是生命中的必经之路。它们各自蕴不同的情感与意义。在离别时我们学会珍惜相遇的时光,而在相逢时我们则要学会面对生活的挑战与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