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油价不断攀升,新能源汽车话题备受关注,各种小众能源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除了众所周知的氢能源外,甲醇能源似乎正成为下一个重要的支持方向。
在我国,甲醇汽车的发展已经历四十余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便利用甲醇作为车用燃料,开创了行业先河。尽管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甲醇汽车为何一直未能普及呢?
我国能源结构富煤贫油的特点,导致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度高达70%。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已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现实选择。这也是我国大力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核心原因之一。在这一背景下,甲醇燃料的生产制造技术在我国已经成熟,并成为全球甲醇产能和消耗最大的。
相较于汽油车,甲醇汽车的效能燃烧效率至少提高20%,同时二氧化碳减排效率也显著提升。甲醇的腐蚀性对汽车零部件和发动机的耐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车企需要针对甲醇进行专门的研发和生产。甲醇汽车的补能依然需要建设相应的加注站,目前除了少数试点城市外,补能设施尚不够完善。
目前,甲醇汽车尚未被明确划入新能源汽车范畴,对其的支持相对较少。许多厂商在研发和生产甲醇汽车方面的投入意愿不高。随着对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关注和支持力度加大,甲醇能源作为优质能源的未来前景值得期待。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已经在甲醇汽车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全球首款甲醇混合动力轿车——吉利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正式上市的消息备受关注。该车型的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显著减少,百公里醇耗也相对较低。贵州省更是将甲醇汽车视为重点推广项目,建立了完整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目前,贵州省已经推广了超过一万七千辆甲醇汽车,并建立了六十多个甲醇燃料加注站。省会城市贵阳的甲醇出租车数量更是居全球之首。
无论是甲醇还是氢能等新能源都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新能源时代刚刚起步,纯电并非唯一的答案。多种能源共同发展,寻找最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才是最关键的。我们期待这些原本的小众能源未来能在新能源领域大放异彩,成为推动汽车发展的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