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建构区观察记录与分析

建构区观察记录与分析

大象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

1.4《结构与保温》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从结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 通过单层与双层塑料瓶的对比实验,研究物体结构对热传递的影响,理解双层结构可减缓热传递速度的原理。

3. 学生能够解释保温瓶的保温机制。

4.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进行单层与双层塑料瓶保对比实验,分析物体结构对热传递的影响,掌握双层结构减缓热传递速度的原理。

教学难点:

深入解释保温瓶的保温原理。

教学准备:

实验分组材料:透明大小塑料瓶、剪刀、胶带、橡皮泥、温水、两支温度计、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观察课本第11页插图,展示双层玻璃窗的细节图。

2. 提出问题:为什么双层玻璃窗会有这样的设计?这种设计有什么优点?

推测:学生可能会猜测,双层玻璃窗的设计可以起到隔音和保作用。

二、实验探究

1. 学生阅读课本第11页,根据提示完善实验方案。

2. 分享实验方案,进行交流。

3. 安全提示:在使用剪刀时,应遵守安全规则,避免伤害自己或他人。

4. 小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三、信息处理

1. 讨论:在实验中收集了哪些数据?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统计图是处理数据的有效方式之一。

2. 教师讲解统计图的使用方法和绘制方法。

3. 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4. 分析:比较哪种结构的瓶子内水温下降较慢?学生可能会得出结论:双层结构的保温瓶内水温下降较慢。

四、阅读理解

1. 阅读课本第12页,理解保温瓶的保温原理。

五、迁移应用

1.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和前面几课的内容,讨论冰淇淋冷藏箱的保温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尝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2. 分组讨论交流,分享想法和方案。

六、板书设计

“结构与保温”

双层结构特点:良好的保温效果

空气不流通,静止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真空状态,最大程度减少热传导和热对流。


建构区观察记录与分析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