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刻的社会洞见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这部巨著的完整版只存世前八十回,后半部分的遗失如同千古之谜,令人扼腕叹息。正如张爱玲所言,人生三恨包括: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红楼梦》的后半部分依然存在,那将会是怎样的一部杰作。或许,我们能从中窥见更多的人物命运与情感纠葛,更深入地领悟曹雪芹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实际上,根据红学家的研究,《红楼梦》的遗失并非出于意外,而是有迹可循。
《红楼梦》的批注者曾在多回中“透露”其已经看过结局。如第二十回中明确提到:“茜雪至《狱神庙》方程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还有第十六回和第二十六回中的相关描述,都表明了部分文稿的遗失。
据推测,《红楼梦》的后半部分并非未完之作,而是在传抄过程中遗失。至于为何会遗失,谁也无法确定。但在较早的版本——庚辰本第21回中,有一条批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这条批语并非针对《红楼梦》的批注,而是提到了因借阅原稿而遗失部分内容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测,《红楼梦》在盛行的清朝,可能因某些觉得结局“有碍观瞻”,故意将八十回以后的内容藏起来。也许他们只是为了保护曹雪芹不受,而不便直接告知,只好托词“迷失”。
曹雪芹可能也心存侥幸,认为借阅者是好友故交,迷失只是暂时的遗忘。他并未重新补写,而是寄希望于有一天能够找回。但天有不测风云,曹雪芹唯一的儿子因病离世,他因感伤成疾,最终未能完成《红楼梦》,成为永久的遗憾。
半年后,脂砚斋也相继离世。畸笏叟感叹于《红楼梦》原稿的散失,将剩下的稿件集中保管。然而他也高估了保存文稿的能力,如今曹雪芹的遗物难以寻觅,《红楼梦》的藏稿更是无从找寻。
至于程伟元、高鹗整理刊刻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其中有多少原稿内容,又有多少自行发挥补写的部分,我们已难以区分。但尽管后半部分遗失了,《红楼梦》依然是我们了解曹雪芹、领略其卓越才华的重要窗口。后半部分的遗失也如同断臂的维纳斯,让我们更加珍惜这部不朽的艺术杰作。
对于因自身才疏学浅而导致的文章错漏之处,各位看官多多指正。下一阶段,我将重新梳理之前的文章,纠偏补正,并转为视频形式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