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钟表机芯的构造,特别是宝石轴承的应用,业内人士自有一番了解。宝石轴承,虽在腕表中归类为“其他部件”,但其作用却不可小觑。它的主要功能是减少枢轴杆之间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我们所提及的红宝石轴承中的红宝石多为人造,其成分是三氧化二铝。
一、历史沿革
回顾历史,18世纪的英国钟表制造业盛行,红宝石作为轴承材料被表匠采用于摆锤枢轴。瑞士的光学仪器商和天文学家Nicolas Fatio曾在英国寻求红宝石钻孔技术的“皇家”,虽然未能如愿,但他的技术被业界采纳,对大英帝国的手表工业优势地位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后,制表大师Abraham-Louis Breguet将英国的制表技术引至法国,红宝石自此被广泛运用于手表机芯中。
二、技术考量
机芯中红宝石的镶嵌,最初是基于技术层面的考量。机械表的运作依赖于齿轮间的动力传递。在红宝石的重要功用被认识之前,传统的方式是将轮轴等部件旋入黄铜夹板的孔洞中,以油来润滑和防止磨损。随着时间的推移,灰尘等杂质进入孔洞,对较软的黄铜甚至较硬的钢制枢轴造成磨损。表匠们寻求一种更为坚硬的材料来抵抗这种磨损,而红宝石因其仅次于钻石的硬度成为了理想选择。
三、市场响应
毋庸置疑,产品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市场需求。在消费者眼中,腕表中的宝石(即使是人工合成)能为其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制表商们迅速捕捉到这一商机,开始在机芯上镶嵌红宝石。红宝石轴承有不同种类,如用于轴眼的“钻眼”,用于限止轴榫晃动的“托钻”,以及作为摆钉的圆形钻石等。即使是普通的手动上链机械表,其宝石数量也可能从最少14颗到最多19颗不等,而自动上链和复杂机械腕表中的宝石数量则更多。
红宝石轴承在手表机芯中的应用,既承载了历史的积淀,也体现了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使得每一枚腕表更加精良与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