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重述】
在齐国,有位名叫黄公的君子,他性格谦卑至极。他有两个女儿,皆为天下无双的绝色佳人。由于她们的美丽,黄公却总是谦虚地贬低她们,仿佛她们是丑陋的。这两个佳人的美貌被冠以“丑恶”之名,远播四方。待到适宜婚配的年龄①,一国之中竟无人为其求婚②。
在卫国,有个老而无妻的男子③,他因一时冲动④,不假思索地娶了其中一位女子。没想到她竟是真正的国色天香。事后,他感叹道:“黄公虽谦卑,却因此毁掉了他女儿的真正美丽⑤。”于是,众人争相向其求婚⑥,那女子也因此再度被认可为绝世佳人。
究其根本,国色与丑恶仅是一念之差⑦。国色是实,丑恶只是名声。名声与实际往往不相符⑧。
【解析与感悟】
常言道,“过犹不及”。在传统文化中,我们被教导要谦逊有度。如古语所讲“谦受益,满招损”,这在今天依然适用。即保持谦虚的态度能促使个人进步,而骄傲自导致损失。我们常被要成为谦谦君子,将谦虚视作一种美德。
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一味的谦虚。中庸之道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应把握一个度。过度的谦虚不仅会让人显得不自信,还会让他人觉得你矫情虚伪。就如那黄公的佳女,因长期被冠以“丑恶”之名而未能适时展现其真正的美丽。
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时常听到人们自我评价不足的声音,如果他人不了解你的真实能力,可能会错过给你提供的机会⑨。我们不应过于害怕出头露面⑩,要有敢于站上舞台的勇气。若真有实力,就应毫不犹豫地展现出来。
东西再好,也需要适当的宣传和推广⑪。不要像黄公那样过度自谦,否则可能会错失良机。幸运的是,他的一个女儿最终被世人所认可,这告诉我们实力才是根本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