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议题
一、比亚迪的“式”发布会:智能驾驶从此走向平民化
2025年2月10日,深圳的春寒中,比亚迪总部掀起了一股热潮。
从前年的“998”冠军版,到去年的“798”荣耀版,今年更是推出了“增配不加价”的智驾版。当其他车企还在为开工氛围寻找状态时,比亚迪已经高喊“全民智驾时代”的口号,推出了三个版本的“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作为新能源用户,我原本以为小鹏MONA 03已经将智驾拉至15万以内已经是极限了,但比亚迪直接打破了这一认知,将智驾硬件成本压至4000元级(天神之眼C版),比小鹏P7方案便宜60%。
据了解,比亚迪是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去年销量更是达到427万辆,是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两倍多。今年随着智驾的加持,预计能卖出200-250万台高阶智驾车,相当于“蔚小理华”两年销量总和。
对于比亚迪的这种“市场”的行为,其他车企自然感受到了压力。
二、算法、算力、数据:比亚迪智驾的核心竞争力
要了解智驾,就要深入了解其核心技术:算法、算力和数据。
在算法方面,端到端架构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它就像一个超级智能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从起点到终点,一切都在后台自动完成,高效、便捷,不需要人工干预。比亚迪通过端到端大模型、分布式控制算法等技术,在云端AI利用DeepSeek大模型,加速长尾场景的泛化能力。
在算力和数据上,车端算力和云端算力的结合决定了智驾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比亚迪不仅提升了车端硬件算力,还发力云端算力,依托车端和云端的协同工作,实现了性价比和智能驾驶能力的平衡。
比亚迪还有超400万辆智能车实时回传数据组成的车云数据库,每月新增几十万辆的数据,累计行驶37亿公里,AEB触发277万次。这意味着系统的算法在实际驾驶中得到了大量的真实场景训练,使其性能不断提高。
三、智驾市场的新格局:从高端走向平民
随着比亚迪的渗透,智驾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巨变。小鹏汽车将智驾能力下放到15万以内,是打响智驾平权的第一枪。而比亚迪的智驾平权行为更是让新势力们赖以生存的“智驾=高端”逻辑被彻底打破。
相较于新势力的困境,还在电动化泥潭挣扎的大众、丰田等合资车企日子更为艰难。比亚迪的“智驾标配+油电同价”组合拳已经让B级车市场发生了巨变。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合资品牌的电动化率却不足15%,二线合资品牌或将面临困境。
遭遇价格大幅跳水的激光雷达,其价格下限已经降低到200美元。未来,百元级激光雷达也可能成为现实。这一变化使得国产车企激光雷达的装配量同比增长近5倍。
五、未来的展望:智驾成为白菜价后的新趋势
当智驾成为白菜价后,车企还剩下什么?答案是创新、研发和整合能力。随着智驾的普及,消费者的关注点将转向品牌的技术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
看着比亚迪把激光雷达6万块的车里,我们不禁想起王传福的名言:“人不是做不好高端技术,只是更擅长把高端技术做成白菜价。”当规模成为优势时,数据的价值将被最大化利用。未来的车企不仅要会制造汽车,更要懂得如何利用数据喂养算法、定义标准。至于那些还在用豪华智驾讲故事的车企?他们必须找到自己的创新点和学习速度来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这是一个智能的时代一个开放的时代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场汽车产业的变革和超越时代的大门正在开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