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蔬果的管理,对于生鲜企业而言是一大挑战。在采购环节,企业的运作成效往往依赖于采购员的精细操作。他们日以继夜地奔波,但有时仍难以完全满足运营、门店以及消费者的期待。
企业采购的难处与应对之道是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提出一些思路,为同行提供参考。
时下,生鲜电商热潮汹涌,各大巨头在争夺市场份额,竭力吸引流量。但不容忽视的是,网络流量有限,难以捉摸的年轻消费者们往往没有太多精力去光顾每一个平台。
这种矛盾下,传统的生鲜零售门店依然拥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大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甚至乡村,人们对食材的需求始终存在,这为线下门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对于成熟的生鲜企业来说,他们理解线下是基础,线上只是补充。而无论何种零售模式,其盈利的核心大多基于“赚取差价”的原理。
对于综合超市等企业,生鲜更多是引流之用;但对于专注于生鲜的企业而言,如何最大化生鲜商品的利润是其业务的关键。本文特别以蔬果为例,深入探讨如何更高效地进行采购管理。
蔬果作为初级农副产品,其品质衡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采购员往往只能凭借经验判断,议价沟通也常常困难重重。而且,蔬果价格敏感,市场波动大。为了确保企业正常盈利,配送到门店及销售给顾客的价格需要随之调整。
与此还要考虑到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度。比如因天气或导致青菜价格上涨时,如果贸然提升售价,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还可能带来客户投诉。
蔬果易变质、易的特性使得损耗率居高不下。如何减低损耗、确保商品流转效率是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采购环节中,优化流程、与供应商建立高效的沟通模式至关重要。企业还需拓展采购渠道,做好备份准备以应对单一渠道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
常见的采购渠道包括自有渠道、农户产地和蔬果批发市场等。不同渠道的品质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企业需思考如何将品质不同的商品统一推向市场。
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例如农民仍需面对天气带来的影响。时令节气、季节变化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门店零售中预包装与散装的抉择始终存在。如何平衡顾客挑选欲望与商品损耗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采购过程中对蔬果品质的把控、议价大多依赖于采购员的个人判断。这可能导致当其判断不准确时对企业当日销售甚至品牌形象造成较大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可借助ERP系统来管理配货价与采购进价的关联并建立零售价的预警机制。通过系统自动更新价格并在出现异常波动时进行人为干预以确认价格合理性。
此外采购员需提前与供货商确认采购数量并收集门店的订货量以提前做好采购计划。同时为应对紧急情况仓库需保持一定的囤货量。
将固定的规则固化在ERP系统中并给采购员提供移动端应用支持能进一步优化采购流程减轻工作负担并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虽针对蔬果采购难点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但生鲜课题庞大仍有许多问题待探索。在竞争激烈的生鲜赛道上如何提高供应链效率解决共性问题成为企业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