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人群中,我无法用言语去描述,总是有那么一类人,他们一手着枪指向自己,另一手则指向了敌人。
随着岁月的流转,你会渐渐领悟到这一点。倘若依然困惑,那么恭喜你,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莫大的幸运。
2、结尾之际,张麻子孤独地站立着,笼罩在落寞的氛围中。
他在鹅城的使命遭遇了失败。火车上的师爷和同伴们所谈论的浦东与上海,实为同一地方。是那些前往该地的人们定义并改变了那个地方。张牧之再次骑马奔赴浦东,开展他的征程。这代表的并非个人的荣辱,而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3、六子究竟吃了几碗粉,这并不重要。人们所关心的,是六子的命运,以及那个县长的生死。当你觉得群众与电影中的群众无异时,那么你便与黄四郎无异。
喜剧的力量往往源于黑色幽默所带来的荒诞感。
面对一部作品,每个人都能对其解读。即便你不赞同他人的观点,也请尊重他人的解读。尤其可憎的是强加标签和评价。
5、张麻子曾给老二布置任务时,师爷在旁。之后师爷与张麻子对话,劝其放弃与黄四郎的对抗,因为师爷认为张麻子必败。但张麻子未予理会,师爷为求自保,最终选择了告密。
师爷知晓花姐是间谍的身份,或许这便是他选择首先提及此事的原因。虽然老二已逝,但花姐依然存活于世。
老七与张麻子的私下交谈中已提及此事。于是有了张麻子那段感慨:“老二啊老二”,老三则特意提醒:“我是老三。”张麻子以花姐曾经的持枪姿势模仿道:“姑娘,你这么拿着枪更好看”,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我仍钟爱原先的花姐。”
张麻子心中或许在感慨:老二的死太过不值。花姐,你原来是间谍,过去那份纯真不过是假象。但念及旧情,张麻子成全了他们,也放过了兄弟们。
师爷的口袋里装有五张委任状,这些都是黄四郎给他的。但黄四郎曾说过他购买了六个县的委任状。那么剩下的一张呢?
不言而喻的是,黄四郎以武举人的生命换取了那张委任状,携同新收的“手下”一同前往浦东。在镜头的背后,张麻子略显地确认着一切,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后便踏上铁轨继续前行。
7、这的确是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当人们意识到牧之并未完全成功时,他并未完全失败。山野间没有了麻匪的踪影,县城中也没有了的阴影。然而为何喜剧落幕时会令人泪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