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鲶鱼被视为佳肴的象征,民间流传着诸如“鲶鱼炖茄子,美味至极”的赞誉之词。然而时光荏苒,如今却有声音说:“我已然不再食用鲶鱼,因其所处环境污浊,被指为世界上最不洁之鱼。”在这数十年间,究竟是何因素玷污了鲶鱼的名声呢?
有言论称鲶鱼常栖息于污染严重的河道,以腐烂垃圾为食,故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脏的鱼类。乍看之下,其浑身无鳞,体表多黏液,似乎确乎显得不洁。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各类鲶鱼区分不易。鲶鱼是一个广泛用于指代鲶形目鱼类的通用名称,而鲶形目鱼类种类繁多,遍布全球的各大水域。然而消费者往往以是否有胡须来辨识鲶鱼,这实则并不准确。
实际上,名声受损的鲶鱼特指革胡子鲶(亦称埃及塘鲺或埃及胡子鲶)。
此鱼原产自非洲的热带地区。其生长迅速,价格亲民,抗病能力强,食性偏重于腐食性。它拥有超凡的适应能力,即使在缺氧的脏水环境中也能生存。若饲养环境欠佳,其肉质会带有浓厚的土腥味。
请注意:尽管革胡子鲶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但多数养殖户并不会如此操作。若对此类情况有所担忧,可选择避免购买此种类鲶鱼。
从安全角度考量,革胡子鲶并无显著问题。其抗病力强,用量相对较少;生长迅速且养殖周期短,有害物质积聚的可能性较低。尽管其食腐习性在某种程度上引人诟病,但其他如蟹类等生物同样以腐食为生,却仍能保持清白。其口感欠佳、土腥味重及油脂含量较高,或许是我个人不愿购买的原因。
至于其他种类的鲶鱼,无论是本地的土鲶、大口鲶、江团,还是外来的龙利鱼柳(巴沙鱼)、鮰鱼等,它们都是清水中的优质鱼类,美味且健康。
革胡子鲶虽然一般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其味道不佳且确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因此可选择性避免食用。而大部分的养殖鱼类均可放心食用,前提是烹饪至熟。就目前而言,在国内,鱼类被公认为比畜禽更为安全的食用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