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草书的入门指南及探讨“冬”字特征。
第45日的学习记录。“冬”字的特殊形式:(请参考图一)。
图示一
实例字样:“終”(终)与“疑”(请参阅图二)。
图示二
一、[黄扬书院之见]
一枝寒梅傲立雪中,如白玉雕就,
恰似临村的路边,有溪桥横跨。
难以分辨那近水的花是先开放,
让人疑心这经冬的雪还未消融。
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中,“疑梅为雪”的描绘,从那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入手,一个“疑”字,尽显早梅的神韵。诗中的“疑”与“冬”,都蕴含了“冬字符”的韵味。
“冬”字从古至今的演变:从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到后来的小篆、隶书,再到如今的楷书。其形态虽由象形转为符号化,但“冬”字所代表的寒冷、终结、收藏等意义始终未变。在草书与行书的书写中,“冬”字取“夂”、“⺀”上下连写构成(如图一所示)。
二、[黄扬书院再探]其他相关字词
咚,其左旁的“口”简化为上下连写的两个点,口诀为“口冬咚”。
格,其口诀为“木冬格”。
峂,其口诀为“山冬峂”。
凝,由“冫疑凝”组成,“疑”字的左旁是“朱字符”,口诀为“朱冬疑”,亦有人称之为“朱孟疑”。
图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