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临的问题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现今市场上,能够清晰核算采购成本的采购专家寥寥无几,甚至就连供应商本身也难以将成本核算得十分清晰。
究其原因,产品的成本构成颇为复杂。它不仅包括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税金和利润等多个部分。其中,税金为固定支出,行业平均利润也易于获取。而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方面我们可以进行大致估算。期间费用的计算却因各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同而变得难以捉摸,市场上的平均价格也因此难以确定。
不久前的一次招标活动中,供应商在现场通过计算器调整价格区间,他们主要是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再乘以公司的定价系数来得出最终价格。
通过与供应商的沟通,我了解到他们销售总监掌握着一个定价公式。这个公式旨在确保变动成本的基础上,为固定成本设定一个加价幅度。简单来说,这主要是为了确保原材料成本不亏损,但具体费用是否有盈余则难以确定。因为期间费用的分摊会受到产品产量、销售量及采购量的影响,准确核算往往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对于采购方来说,了解产品成本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知道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这可以通过产品的物料清单(BOM)进行计算。人工成本则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工种的费用差异来得出行业的平均水平。至于制造费用,根据产品加工所需的设备大致估算也能得出一个较为接近的结果。这些都是采购方需要掌握的知识。
了解行业的平均毛利也是采购方的重要任务。知道了平均毛利后,再结合生产成本,就可以推算出一个可接受的价格范围。
这个价格范围并不代表最低价格。采购方需要运用谈判技巧并比较多家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最终获得最优的采购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