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到传统文化中“年年有鱼(余)”的影响,河南的宴请习惯里总少不了一条大鱼的亮相。大鱼上桌时,便悄然开启了一场富有地方特色的“鱼头酒”盛宴。
大鱼作为餐桌上的焦点,其周围充满了一种特别的仪式感。这也正是河南人在餐饮文化中为“鱼头酒”注入的特别之处。每次服务员端着大鱼走上桌,其上放置的鱼头便会成为下一环节的重要参照物。
在宴席中,鱼头被精准地指向最尊贵的宾客——主宾。“鱼头酒”的仪式便正式启动。一句“鱼头一对,大福大贵”的祝福语,往往让主宾难以推辞。随后,根据老子的,人们会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引子,倡导大家连饮三杯鱼头酒。
若是在许昌地区,则会巧妙地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这里是三国古城”成为一种敬酒的理由,使得主宾在三杯酒的邀请下无法拒绝。
在鱼头酒的仪式中,还有许多变种。比如,主宾在独自喝过一杯后,全桌会再共同举杯,以求圆满。或者一开始就由全桌人陪同主宾共同饮酒,以此为好运。
而无论是何种方式,鱼头酒都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如今,它的喝法已逐渐简化。主宾首先独饮一杯以示尊贵,随后与鱼尾对着的宾客再共饮一杯表示首尾呼应。全桌再次举杯以示团圆。
宴会中还可能出现一种互动式的饮酒方式——不分主次地轮流转桌饮酒。每个人都会被鱼头指向一次,直至大家欢乐至极、面红耳赤为止。
待鱼头酒仪式告一段落时,接下来才是品尝鱼的环节。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只有主宾先动筷子(象征“剪彩”),其他人才能开始品尝鱼肉。
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遵循这种仪式。当主宾表现出对饮酒的不适或不愿时,他可能会用夹菜叶盖住鱼眼的方式表示“一概不喝”,这种做法也颇具趣味性。
在品尝鱼的环节中,每块鱼肉也都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和喝酒的说词。从鱼肉的不同部位都能演绎出一种特别的祝福与意义。
通过这种方式,鱼肉被一分为二后基本上已进行了三轮酒水的循环交换。此后,便是自由饮酒的时刻。在此期间,还会有打关酒的环节,使得宴会的气氛愈发活跃。
听闻一些曾经领略过河南鱼头酒的宾客再次造访时,会私下对主人说:“今天就不吃鱼了吧。”此言一出,众人便哄堂大笑起来。
尽管大鱼是宴会的硬菜,但它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传承和延续地方的文化习俗。即使贵客远道而来,也总会有一道大鱼和其背后的故事等待他们去发现与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