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产蛋鸡进入产蛋期时,常因多种原因引发腹泻,有时腹泻时间持续较长,甚至呈现水样腹泻。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初产蛋鸡水样腹泻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简要探讨。
一、临床症状
1. 初开产的蛋鸡出现水样粪便,有时伴有未消化的饲料。
2. 鸡群整体状况良好,采食正常,饮水量增加,产蛋率缓慢上升。一般在产蛋率达到高峰后,腹泻症状会逐渐减轻。
3. 使用抗生素治疗时,效果可能不明显或暂时有效,停后症状可能复发。
二、原因分析
1. 饲料粗纤维含量高:育成后期饲料中添加过多米糠或麸皮,导致粗纤维含量过高,刺激肠道,使原有的肠道菌群失衡,引发应激反应。
2. 饲料蛋白水平过高:为保证开产蛋鸡的营养需求,育成后期饲料中增加了蛋白含量。突然增加蛋白原料的用量,如豆粕、杂粕等,可能加剧肠道刺激,导致拉稀现象。
3. 饲料过渡应激:从育成料到产蛋高峰料的过渡时间过短或不进行过渡,可能导致初产蛋鸡不适应产蛋期饲料,产生应激反应,刺激肠道加快,引起拉稀。
4. 饲料保存不当:在高温、潮湿或多雨季节,饲料保存不当可能导致发霉。霉变饲料中的毒素会肠道粘膜,导致机体失调,引发拉稀。
5. 生理因素:从育雏到开产,鸡体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和输卵管迅速发育,体重增加,需加大营养,消化系统负担加重。开产时体质较弱,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引起蛋鸡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腹泻。
6. 季节因素:夏季和秋季气温高,鸡体通过多喝水降低体温,造成饮水过多,形成水样粪便。
三.预防措施
为预防初产蛋鸡的水样腹泻,可采取以下措施:
1. 降低育成后期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不添加米糠,麸皮添加量控制在10%以内。
2. 根据鸡群饲养情况确定换料时间,保证青年鸡到产蛋鸡日粮营养的顺利过渡。在产蛋率10%以上时更换蛋鸡料,换料过程应在3至5天内完成。
3. 在饲料中添加素和氨基酸以增强初产蛋鸡的抗病力。确保提供充足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系统发育必需营养物质。
4. 选用微生态制剂有效预防生理性腹泻的发生。
5. 对于均匀度较低的鸡群,在上笼时应严格挑选,将体型较小、性成熟较晚的鸡单独饲养,继续饲喂育成料直至性成熟后再更换为蛋鸡料。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初产蛋鸡的水样腹泻问题,确保鸡群健康、高产和稳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