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传统文化中,古人对于美石的赞誉常与玉相提并论。玉,作为石中之美者,需具备坚韧、光泽细腻、色彩绚烂、结构致密透明以及悦耳之声等特质。世人常因名而误解,误以为所有带“玉”之名的石材皆为真正的玉石。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些名字中的误会。
马来玉
尽管名为“马来玉”,但它并非来自马来西亚的玉石,而是翡翠的仿制品。它由石英岩经过染色而来,外观与高档翡翠极为相似,常使新手玩家上当受骗。通过测定密度差异,便可轻易分辨出其真伪。和田碧玉的密度约为3,而翡翠的密度稍高,接近3.33。而马来玉因其石英岩的质地,密度相对较低。
米黄玉
米黄玉,又称松香黄,因色泽如黄米且玉质细腻而得名。其表面油脂感十足,呈现出蜡状光泽,因此又被称为“黄金玉”。实际上,米黄玉是大理石的一种,主要成分为方解石晶体。因其色泽亮丽、透光效果好,常被用作建筑装修中的名贵石材。但因其价格相对较高,通常只作为点缀之用。
夜光杯与酒泉玉
在古代诗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夜光杯即是酒泉玉。这种玉石产自祁连山脉,也被称为“祁连玉”。它呈现暗绿色,半透明状,虽为低档玉石,但常被制成器皿或观赏雕件。
阿富汗玉及其他
阿富汗玉在国内的玉石市场上常常以和田玉的仿冒品形象出现。它还被用来指代所有的彩色碳酸盐玉石。尽管其成分主要是方解石,但部分阿富汗玉内部含有透闪石,硬度较高。购买玉石时,需细心辨别真伪。芙蓉玉虽被视为中低档宝石,但其色彩艳丽,常作为日常小装饰佩戴;而黄龙玉的涨跌神话更是玉石界的一段传奇佳话,尽管其是否为真正的玉石仍存在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