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督二脉怎么样练最好

2025-04-2911:13:56综合百科0

“淡泊宁静,真气自然流布,精神内在守卫,疾病何从而来。”对于学佛之人,尤其是禅净的人,他们倾向于不轻易谈论之气息。

达到极度虚静,坚守静谧。修行之人专注于此刻的瞬间,当静到极致时,光明通达,感应随之而生。

内气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佛门修行者并不专注于气脉之事,也不谈论气息的流动,他们追求的是见性的境界。

这好似在追求目的地的过程中,虽忽略了沿途的风景,但须知路途上的风景,尽管美好,也只是旅途的一部分,不可执着,不可留恋。若心生执着,则未来难以预料。

佛门修行者的内气与气炼的气息有所不同。佛修者专注于佛号、咒语或所参悟的话语。特别是那些秘密修行的行者,在极度静谧时,内气如云雾或蒸汽般在五脏六腑中翻腾。

内气在五脏六腑中蒸腾洗礼,当身心达到空灵之境时,中脉得以畅通。长此以往,身体的疾病会自然消除,即使不刻意去关注内气的存在,它也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比之下,的初学者通过观察呼吸或窍穴的状态来练习。在入静的状态下,当内气充盈时,会出现气脉和窍穴的跳动感。

随后,内气从下出发,经过一系列的穴位和经络,最终到达头顶泥丸,再由两耳颊分流而下,与任脉相接,再沿胸腹正中回到下。这样的内气循环往复于任督二脉之间。

如此周而复始地运行内气,对于练气之人来说,若能保持不忘不助的状态,也能达到人我两忘的境界。

道家有“心意活动与寒冷相关”的说法,即心无所住。这便达到了高级阶段,与佛修者的无我无人的境界相类似。

若在此处能突然自我质疑,“我究竟是谁?”,若能于此处获得顿悟,打破桎梏,洞悉真相,那么也可说大事已成。

然而此处需要明师的指点。若无明师的指引,即便是在边缘摸索也终究难以领悟。

在我年轻时也曾修炼,也曾进入过无我无人的境界。可惜再无明师点破其中的玄机,于是便在此境地徘徊多年。

我认识一些修炼的师父,他们已经达到了禅定境界,但因沉溺于空乐明的觉受而无法自拔,终身困于那个境界。想来也颇为可惜。

道家的仙学流派在修炼上较单纯的更为精进。他们修炼的是心息相依的功夫,意念并不专注于身体内部的气脉明点或周天运行。

意念的心息相依仅存于身外。这其实非常微妙,与佛修的不执著于“我”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无论是佛修还是道修,都不执著于内也不执著于外,只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念想来来去去,如同雁过寒潭、风过疏竹;如同水上的画卷,过往不留痕迹。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