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岁月里,许多父母钟爱于为孩子讲述故事,借此传授一些道理与知识。
为孩子讲故事不仅能够增加亲子间的交流频次,更能够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萌童听《卖火柴的小女孩》情感投入,竟至泪眼汪汪
网络上一段视频引发了热议。视频中,一位父亲正怀抱小女儿为其讲述故事。
他所讲述的故事来自丹麦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小女孩,她的家庭极度贫困,到了严冬之际,连一双鞋子都未能幸免。"
父亲以情感丰富的口吻讲述故事,使得女儿听得入迷。
当听到无人同情那个可怜小女孩的火柴时,女儿的表情逐渐显露出同情,仿佛身临其境,为故事中的小女孩感到心疼。
最终,沉浸在故事中的女儿无法再抑制自己的情感,泪眼汪汪。见此情景,父亲既感心疼又觉好笑,随即温柔地安慰着女儿。
网友们观后纷纷笑出声来,赞叹这位父亲的讲述技艺高超,竟能让女儿如此动情。这也印证了那句话:“情感投入深了,只因剧情太过真实。”
这场面虽显得有些趣味,但它却展现了这位小女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强烈的共情能力,使她能深刻体会故事人物的情感波动。
如此的孩子,日后将更易理解他人的情绪,也会更加得体。
那么,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①避免讲述恐怖故事
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应避免选择恐怖的故事。若孩子因听闻恐怖故事而心生恐惧,可能会影响其夜晚的睡眠质量。
有的孩子因听闻恐怖故事而养成了晚上必须开灯的习惯,稍有惊吓就会反应激烈,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不利。
②讲述故事需情感饱满
当父母为孩子讲述故事时,最好能做到声情并茂。这样不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其继续听下去的欲望。
若父母讲故事时平淡无奇,既无也无转折,那么就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的讲述不仅无法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学到东西,还会让孩子失去对听故事的兴趣。
③多引导孩子表达观点
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可多引导孩子表达对故事内容或人物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做能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促进孩子的思维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请记住这几点温馨提示
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并与孩子一起剖析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这样能使孩子有所收获。
今日话题:你平时会为自己的孩子讲故事吗?你的孩子喜欢听你讲述的故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