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瞭望新闻记者团队
在山西省黎城县岩井村,我们见证了职业农民魏美玲通过网络直播展示小米生长情况的现代化农业尝试(2021年7月8日摄)。詹彦摄 / 本刊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的自然流动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人口向城镇集聚,这为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农业人口的减少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正逐渐改变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如何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平衡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利益,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它不仅是农民的居住和农业生产空间,更是城市居民的休闲空间、职业农民的综合性就业平台、生态的提供者和乡土文化的传承者。农业除了保障粮食安全外,还承担着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任。农民的角色也在多元化,他们不仅是农业生产者,更是职业农民、新市民、产业工人和新兴业态的从业者。
立足“三农”领域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县域范围内,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城乡二元思维,强化城乡一体化理念。这包括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产业发展以及进城农民安置等方面,实现资本、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和资源的统一高效配置,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在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三农”领域的发展成果显著。我们看到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溢出效应”,看到了农村人口结构、生产力的巨大变化,看到了先进技术不断涌入“三农”领域带来的性变化。我们也看到了农业人才的崛起,他们成为乡村产业的领头雁和管理带头人。
“三农”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但我们也需正视其中的挑战和问题。部分地区在开展“三农”工作时,仍存在城乡二元思维的束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投入浪费等问题。我们需要更为清晰地认识新时期“三农”的功能定位,将关于“三农”工作的顶层设计落到实处。
新时期的“三农”工作应努力迈出新步伐。农村建设方面,要根据农村人口变化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农村布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农业发展方面,要推动工商资本下乡,加大三产融合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民生活方面,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我们也要继续深化农业农村,发挥在推动新时期“三农”工作中的作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的,为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稳住“三农”基本盘,是推进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三农”功能定位的新变化,坚持系统观念,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局面。
新时期“三农”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坚持创新,强化系统观念,努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