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创空间与孵化器:二者究竟有何异同?
自2015年文件提出“众创空间”的概念后,两年间该概念已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最新消息透露,科技部制定的众创空间标准基本框架已初步完成,预示着众创空间即将告别初期的无序状态,迈向有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进展对于众创空间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孙启新博士强调,众创空间标准涵盖了入库标准、示范标准及服务标准,是衡量众创空间自身发展及其运行过程的重要参照。要理解这一标准的价值,我们首先需了解众创空间的由来及其内涵。
根据《意见》中的定义,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创业服务平台,适应了网络时代的创新与创业需求。它以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及资本化途径为基石,为创业者提供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环境。
这类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了多样化的空间,如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及资源共享空间。鉴于其是在孵化器基地调研基础上提出,且作为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实际上可视为孵化器的一种延伸。
尽管如此,众创空间与传统的孵化器仍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区别如下:
硬件条件的不同
众创空间更加注重灵活性与共享性,有时甚至只需要一张桌子就能开始创业。而孵化器则提供优质的办公条件,能模拟完整的创业公司环境。
声誉与成就方面的差异
众创空间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其社会声誉和实力尚待时间检验。相对而言,孵化器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成熟的系统支持,且多数得到的支持,因此享有良好的声誉和成就。
定位人群的区分
众创空间主要针对互联网行业,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支持。而孵化器则主要面向传统行业如制造业等,因其服务需求更为系统化、专业化和多元化。
服务门槛的差异
众创空间主要服务于“创客”,即具有创新意识和新点子的个体。而孵化器则设有严格的项目审核机制,只有经过筛选和认可的项目才能得到服务。
综合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众创空间与孵化器虽有所不同,但两者共同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众创空间的兴起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导向,其低门槛的特性鼓励更多人投身创业。而孵化器则以其成熟的系统和专业的服务支持着更多传统行业的创业者。无论何种平台,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创新与创业的发展。
正因为众创空间在创业服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开始制定相关标准来规范和优化这一平台。这不仅体现了对众创空间的重视和期望,也是为了避免类似孵化器等平台出现的问题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