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喂出来续写200字

喂出来续写200字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立。

这是人类数千年的坚持,也是自然的法则。

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记录了时间的流转。

回首历史,在视察黄河时提出了借水之念,这项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工程,从此在国人面前揭开面纱。

,其规模之大、覆盖面积之广、涉及人口之多,堪称史无前例。

2014年12月12日,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渠丹江水奔赴华北平原。

这渠水,从淅川陶岔渠首出发,穿越山河,向北跋涉。中线工程好似巨龙衔着宝珠,这宝珠就是丹江口水库。

库区之大,水域面积约1050平方公里,几乎与三峡库区水面面积相当。而从南到北、从高到低蜿蜒前行的总干渠,就像一条纵贯腹地的巨龙。

当南来之水涌入北方大地,历史铭记这一刻的辉煌。从此,千家万户水甜饭香,连泡的茶都更加甘醇。

这尝得到的“甜”背后,藏着怎样的“酸”的故事呢?

以中线工程的河南部分为例,为了让南水自流,丹江口大坝加高,这背后是淅川县新增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涉及11个乡镇、1276个村民小组的巨大付出。

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移民们砍掉院子里的老树、卖掉一手养大的牛羊,最终拉着小儿、搀着踏上搬迁之路。他们告别的不仅仅是祖宅和耕地,更是他们最熟悉的乡亲、生活方式以及刻入骨血的乡土记忆。

其实,移民搬迁也不是第一次。自开建丹江口水库以来,淅川百姓历经大大小小七次移民,前后40多万人搬离故土。淅川因此成为全国水利移民大县。

而中线工程的建设难度也属世界之最。从源头丹江口大坝加高开始就显现出建设的艰难。工人们历经近8年的加高壮举才完成。而在郑州的穿黄工程中,更是让黄河与长江就此“握手”。

十几年建设,百余项专利,数十万建设者埋头苦干、奋战一线。最终,“智慧”筑起世界最大调水工程。

为了保证一渠清水永续北上,库区传统网箱养鱼产业忍痛取缔。南阳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800多家,使丹江口水库水质95%达到Ⅰ类水。也就是说,库区打上来的水可直接饮用。

截至今年5月10日,通水六年多来,累计输水超363.3亿立方米。受水区24座大中城市、1238个县(市区)用上了水。直接受益人口超过7900万人。

调的是水,又远不止水。中线工程向受水区47条河流生态补水49.6亿立方米。河湖湿地面积显著扩大。北京天津河北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南来之水水清且情长。

这渠水且用且珍惜,方知惠泽之深、贡献之巨。如此,这长途奔涌而来的南水才能永续润泽北方大地。


喂出来续写200字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