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多数的使用者已经习惯于使用拼音输入法,这种输入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当遇到一些特殊字词,如生僻字或特殊读音的字时,拼音输入法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了。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款输入法能够将拼音输入与笔画输入完美结合,那将是多么便捷的事情。无需频繁切换输入方式,只需随心所欲地选择使用拼音或笔画进行输入。更为理想的是,这款笔型输入法应易于使用,避免像五笔那样复杂难懂的拆字规则。
五笔输入法虽然广受欢迎,但其拆字方法的复杂性也是其难以普及的一大障碍。许多尝试对其进行改进的方案都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关键问题在于拆字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其实,对字根编码的改进和优化,以及探索更易学易记的编码方式是可行的。只是需要突破的难点在于拆字这一环节。有些字的拆分确实让人感到困惑,这也就成为了输入的难题。
在对汉字结构与拆字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为汉字拆字规范化难题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这一理论引入了新组合笔画的概念。虽然组合笔画的概念之前已经存在,但我的理论提出了全新的理解和应用方式。
我的理论认为,在组成汉字的字根之间,存在着一些零散的笔画。将这些零散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组合笔画。由于组合笔画是临时性的组合,其层级比字根要低。在拆字时,组合笔画不能后面字根的完整性。
与传统的拆字方法相比,我的理论具有显著的突破点。我认为组合笔画是临时性的,因此其级别自然比固定的字根要低。基于这一出发点,我推导出了组合字根的组合规则和拆字规则。这些规则不是机械的套用,而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和书写习惯来灵活应用。
以相邻、相连、相交为原则,按照书写笔顺,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的笔画可以组合成组合笔画。而由右到左、由下到上的笔画则不能组合成组合笔画。单笔画可以与单笔画或多笔画组合,但多笔画与多笔画之间不能直接组合。折笔画不能参与组合,且组合不能以点捺结尾。
在编码方面,我的理论大大降低了记忆负担。无需记住大量的组合字根,只需根据组合的规律,用单笔画去组合即可。这极大地减轻了用户的记忆负担。以具体例子来说明:
“存”字由横、撇、竖和“子”部构成,横撇可以组成一个组合笔画,但竖无法与其他笔画组成组合。“存”字的拆分为:横撇、竖、“子”。
“班”字中,“王”与中间的点撇构成一个组合笔画。
“弟”字的最后两个笔画由于是从右到左的顺序,因此不能与其他笔画组成组合。“弟”字的拆分中最后两个部分为单笔画。
遵循这些规则不仅简化了打字时的拆字过程,还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书写水平与汉字知识。因为我的理论尊重了汉字的构造原则和笔顺习惯,因此在学习和应用中能更科学、更自然地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