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众多的人生方法论中,有一种态度叫放下。就如同擅长绘画的人会留白,擅长音乐的人会留空一样,何时放下,便会在何时获得轻松自在的感觉。自在与放下,正是禅宗所推崇的至高境界。另外一种处世智慧则被称为放弃。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追求无止境的拥有,而在于珍惜所拥有的,并放弃那些无法拥有的。这种放弃后应无悔的人生观才是我们应追求的。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有一种应对方法叫放置。这里的放置并不是闲置不管,而是暂时无头绪的事情或许在明天会变得有条不紊。因为事情的进展往往需要时间来圆润,时间会带来变化。同样地,有一种管理技巧叫放手。这并不意味着事必躬亲,而是有条不紊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如果束缚了人们的手脚,自然也就无法产生活力。
对于思考方式而言,有一种叫放飞。只有放飞思绪,才能让思维如天马行空般自由驰骋。因为创造源于想象,而想象力往往比知识更为重要。还有一种表达方式叫放声。在不干扰他人的情况下,不妨放开,因为压抑是致病的元凶。但需要注意的是,放声之后要懂得何时收声。
观察世界时,有一种方法叫放眼。能够放眼远望时就不要局限于眼前,因为远方的风景往往比眼前的更加美丽动人。用人之道中也有一种智慧叫放心。比赛的态度可以叫放开,养生的方法则是放怀。一个“放”字蕴千般哲理,运用得当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明晰,浮躁的心境回归淡然。
这个世界也充满了争斗与纷扰。一个最纷扰的字就是“争”。争斗带来了这个世界的吵闹、喧嚣、摩擦、嫌怨以及。无论是明争还是暗斗,大利益还是小便宜,昨天还是今天,都在争斗中互相较量。但争到原本宽广的世界可能只能容纳下一颗自私的心。
如果心胸开阔一些、得失看轻一些、目标降低一些、功利心稍淡一些、为别人考虑多一些,那么争斗之心就会减弱。生活中有无数个不争的理由。欲望却让每个人都像潜草丛深处的狮子一样难以抑制。当我们为了权力和金钱、名声和非分的东西争斗时,我们可能失去了快乐、幸福和心安。争到手的只是烦恼、痛苦、仇怨以及疲倦的身心。
那么不争不好吗?哪怕是少争一点,把看似要紧的东西淡然地放在一边,你会发现人心就会变宽,世界就会变大。因为少争所以笑脸多了、握手多了、礼让多了、真诚多了、热情多了、友谊也多了。总结起来就是情浓了、意厚了、爱多了。
在喧嚣的世界中,如果能做到少争或不争,那么瞬间就能万籁俱寂,心灵也会变得恬静无尘。记得乡下春天的景象,桃李吐露芬芳,鲜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然而在荒凉的一角,总有一两根芥草努力地绿着,虽然它们显得孤单、弱小、了无生气,但依然是春天的一部分,顶天立地的一部分。这个世界没有厚此薄彼之说,我们没必要去争什么尊卑高下,生命的意义只在被欲望迷乱的人心中才会分出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