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课堂上一声不响,而自己的孩子却总是嘟囔着“千万不要叫我,千万不要叫我,老师看不见我”呢?身为家长的我们,内心不免会感到焦虑。
回想起我们小时候的课堂,是不是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每当老师提问时,我们内心都充满了紧张和不安,仿佛自己能够开启隐身术,只要保持脖子不动,或者用书挡住脸,老师就看不到自己。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战战兢兢地度过了一节课。
如今,作为父母,我们更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今天,K妈向大家推荐一本绘本《教室里的勇敢之声》,旨在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声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我们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曾经害怕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担心被拒绝或嘲笑。正如TED演讲者蒋甲所探索的领域——拒绝,他在连续100天的时间里不断尝试,从向陌生人借钱到请求汉堡续杯,再到教课请求。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有可能出现转机。
绘本中的小主人公在发言前也感到非常忐忑,但当他终气举手时,却体验到了发言时的紧张和心跳加速。这正像我们在回答老师问题时所经历的心理描写。通过一次次的练习,我们学会了表达,锻炼了语言能力,不仅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时甚至能说得完全正确。
为了让孩子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刻意练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除了在教室,我们还可以在家里进行刻意练习。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开家庭会议。家庭会议是一个锻炼孩子表达自己想法和提升语言能力的机会,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一个在家庭中得到尊重的孩子,也更有勇气在教室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室里的勇敢之声》绘本温馨地写道:孩子们,放心吧,不会有人嘲笑你,更不会有人生气骂你。就算有人说你的想法很奇怪也没关系,因为这是你的想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欢呼着,呼吁孩子们一起来创造这样的教室。
孩子很在意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就像我们年幼时一样。《教室里的勇敢之声》让孩子明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不会被嘲笑的。即使被嘲笑,那也是孩子无需在意的事情。他们在错误中不断进步和成长,最终收获的是自己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愿我们在人生中也能像杨绛先生所说,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管对与错,每一个想法都是我们智慧的结晶,都值得被尊重。也许我们说出的想法,孩子可能早已忘记,但我们勇敢表达自我的样子会深深地印刻在他们心中。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指导师和儿童阅读指导师,我愿意与万千爸爸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和童书心得。关注@会魔法的K妈,让我们一同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