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雁的队形与动物的秩序
“注意听令,保持队形!”当提及大雁,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人”字形或“一”字形的画面。每到秋季,当大雁开始南迁时,我们总能在天空中捕捉到它们那优雅而有序的飞行姿态。
在10月17日的傍晚,南京滨江外滩的夜空下,一群群大雁翱翔而过。它们在空中不断变换着队形,有时呈“人”字形,有时又变成“一”字形。这一幕让许多网友不禁感叹,仿佛看到了课本上描述的场景重现。
那么,为什么成群的大雁在飞行时会保持这样的队形呢?是为了整齐划一,便于计数?还是另有其他原因?除了大雁,还有哪些动物也拥有类似的“规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
为何大雁飞行时排成“人”字形?
大雁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鸟类,常见的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它们以列阵飞行而闻名,有时排成“人”字形,有时又变成“一”字形。据科学家研究,这种队形并非仅仅是因为大雁之间的深厚联系,更重要的是为了节省体力,更顺利地完成长途旅行。
据1970年的研究,里萨满和斯科伦伯格利用空气动力学理论进行估算发现,与单个大雁相比,一个由25只大雁组成的“人”字形编队可以多飞71%的航程。在这种队形中,飞在最前面的头雁翅膀时,会在其身后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随其后的大雁可以通过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阻力,从而达到节省体力的目的。
头雁在飞行中承受的压力和疲劳是巨大的。当飞行路程很长时,雁群需要时常变换队形,轮流做头雁。大雁的飞行队形和夹角大小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的,这也是它们能够长途飞行的秘诀之一。
动物界的纪律性
我们人类社会有着严格的纪律性,其实在很多动物界中也同样如此。在自然界中,由于充满各种危险,大多数动物都会选择生活。无论是小如蚂蚁、蜜蜂,还是大如大象、鲸鱼,很多动物都是以一个或多个家庭为单位进行生活的。
那么,动物们是如何做到有有纪律的呢?其实,家庭是维系这种秩序的关键。在蜜蜂和蚂蚁的中,分工是非常明确的。他们出生时就拥有不同的身体结构,有的负责生育,有的则负责其他工作。这种明确的分工和高度社会化的结构,是动物们能够生存下来的重要保障。
真社会性动物的特征
真社会性动物是指一群具有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例如一窝蜜蜂或蚂蚁,他们都是同一蜂后或蚁后的后代。这些动物中往往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分工。例如,某些动物中只有部分个体拥有繁殖能力,而其他个体则负责各种工作,如觅食、保卫等。这种高度社会化的现象在昆虫中尤为常见,但现在学者们也发现,一些哺乳动物如裸鼹鼠、狐獴等也具有类似的社会结构。
在狐獴的中,通常由一只雄性和多只雌性组成,并且只有雌性拥有繁殖能力。这些雌性之间会有激烈的竞争来争夺领导地位和生育权。而在蜜蜂和蚂蚁的中,即使是微小的工蜂和工蚁也都有着明确的分工和角色定位。这些真社会性动物的生活方式和严格的社会结构令人叹为观止。
靠力量制定规则的动物世界
与此相对的是一些以力量和实力来制定规则的动物如鹿群和羊群等食草动物虽然不会有明确的分工但它们在社会中仍然存在着等级制度和者当新的雄性加入时它们需要通过决斗来争夺地位从而获得优先挑选配偶的机会这种争霸的生存方式虽然不如真社会性动物那样高度化但同样也是自然界中生存的一种策略
很多集群的哺乳动物如狼、猕猴、大猩猩等都有本群中的雄性参与争夺地位的现象这不仅是它们生存的一种方式更是它们在自然界的反社会性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