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恩华之笔
在子顺村的一隅,坐落着一座虽小却香火旺盛的关公庙。这见证了十八子顺村民对关公的崇敬,他们深信:“关老爷在侧,世代皆得安宁。”
明朝的末年,天下不安。李子顺村的家族生活每况愈下。那一年,又逢天旱,村中生计更是岌岌可危。想要外出闯荡经商,但又放不下家中的老父。他深知,若在家中坐以待毙,父子二人终将饿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带着父亲一同出门经商。临行前,他特地为关公塑了一尊神像,带着父亲和关公像踏上了前往山西的旅程。
无论何时何地,都细心地照料着父亲和关公。每逢有酒有饭,他总是先敬关公再敬父,自己则用剩下的。为人正直诚实,买卖公平,生意日渐兴隆。
当积攒了一定的财富后,他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于是决定返回山东老家。他日夜兼程,很快便来到了河北与山东的交界处。由于长途跋涉,这一天感到疲惫不堪,决定在路边的一座破庙中借宿休息。
夜幕降临,在敬过关公、服侍好老父后便沉沉睡去。在夜半时分,他被一阵打斗声惊醒。起身来到窗前一看,只见月光下一位英气逼人的人正手持大刀与群贼激战,贼人被击打得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尘埃落定后,查看关公像,只见关公依旧安详地立在神龛上,仿佛一切未曾发生。他用火石点燃火光,仔细一看,发现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上还挂着血迹。这一刻,明白了,是关老爷救了他一命。
自此之后,对关老爷更加敬重有加。回到老家后,他出资兴建了一座更大的关公庙。村民们听闻了关公的英勇事迹后,纷纷把关老爷奉为神明,香火愈发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