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我们刚刚经历的拉尼娜现象是否预示着厄尔尼诺现象即将到来?气候变化的极端性在这两种气候因子作用下愈发显现。
那么,什么是厄尔尼诺呢?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气候现象,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导致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海水温度异常持续变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模式。这种现象的成因与沃克环流圈东移有关,相反的就是我们所知的拉尼娜现象。
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其对气候的波动性影响非常显著。以2023年和2024年为例,由于厄尔尼诺等气候因子的作用,全球气温持续上升。这种气候现象还导致了更多极端性气候转变过程的出现。例如,厄尔尼诺现象与创纪录的温室气体浓度共同推动了极端高出现,同时也引发了全球不同区域的更多极端性降雨和干旱等问题。
那么,为什么厄尔尼诺的频率会上升呢?从研究情况来看,无论是拉尼娜还是厄尔尼诺,一般都是在2到7年发生一次的规律性活动。在过去的约7000年里,多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与单年份的ENSO事件比例大幅增加,ENSO周期变得更长,从3.5年到4.1年。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周期正在发生变化,且更长的厄尔尼诺事件似乎比过去更频繁。尽管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有观点认为这可能与地球轨道的变化有关,这改变了照海洋上的阳光量。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厄尔尼诺现象的变化趋势,研究团队计划在他们的模拟中添加更多数据,以估算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发生的改变。就目前的研究结果而言,我们仍无法确定其根本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刚刚经历了一次“弱拉尼娜”现象,并转向了中性状态发展。这让人们对于接下来的气候变化充满了关注和猜测。是厄尔尼诺来临,还是拉尼娜继续发展?这两种气候现象的影响是不同的。根据我国和NOAA共同发布的预警数据显示,2025年双重拉尼娜现象可能出现的机会较大。
对于我国而言,拉尼娜的发展会带来复杂的气候变化过程。当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海洋上的热带气旋可能数量偏多,导致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冬季气温偏低的概率较高。多数拉尼娜事件次年的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易偏北,导致夏季雨带偏北,容易出现“南旱北涝”的格局。在面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更加注重预防和应对措施。
近期气候变化趋势显示出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无论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的扰动,都使气候变得更加复杂和极端。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种趋势愈发明显。保护地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已经刻不容缓。只有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地球的气候更加稳定。这不仅是科学的呼吁,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