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午后,阳光依旧,工程项目现场的窦铁成刚刚协助解决了用电故障。他迅速返回工作室,一头扎进劳模事迹报告会的准备工作中,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痕迹丝毫不见倦意。
窦铁成行走时步伐稳健,谈吐间声音洪亮,解析专业问题时更是头头是道。难以想象这已是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如今,窦铁成虽已退休,但他的身影依然活跃在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工程项目的最前线、企业院校的宣讲台上、以及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的现场……
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窦铁成从一名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专家型工人,被誉为“金牌工人”“工人教授”。在这辉煌的背后,是他对“三个功夫”的深入钻研。
学习下的“扎实功夫”
胡适曾言:“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成功者总是少数。”窦铁成便是那个肯下“扎实功夫”的人。
回忆起1981年的那次培训,窦铁成深知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他下定决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地学习知识和技术。每当周末其他学员休息时,他仍在教室里学习。晚上只要教室亮着灯,便能看到他伏案苦读的背影。
经过不懈努力,他结业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回到单位后,他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很快被聘为电力内外线工程老师。他在坨子头变电所的学艺经历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刚学习不久的他负责技术工作,但他深知自己的知识不足,于是白天干活晚上便独自钻研图纸和设备安装方法。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他不仅完成了工程任务还获得了优质工程银质奖。
工作下的“艰辛付出”
窦铁成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无论寂静的大山深处还是广袤的戈壁沙漠只要有火热的施工现场就有他的身影。“工地就是我的战场。”窦铁成先后参与了多个铁路和高速公路的施工任务奋斗的足迹几乎踏遍祖国山河。
在东乌铁路项目中面对严寒的气候他带领团队不畏艰难奋战在施工一线。为了使电缆敷设工作顺利进行他细心计算材料尺寸在牵引变电所的“战壕”里来回奔走。虽然腰痛腿痛常常袭来但当他看到一根根钢管敷设完毕、一根根电缆准确无误地穿入控制屏时所有的苦累都烟消云散。
创新下的“细腻思考”
窦铁成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敢于创新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在工作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并勇于创新。在深圳地铁三号线的施工中他发现电缆接头工艺存在问题于是立即着手改进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成功研发出新的接头工艺并广泛推广到其他专业的电缆施工中为企业节省成本创造了效益。
多年来窦铁成带领团队累计解决现场施工技术难题69项为企业节省成本创造效益达1800余万元。他的技术革新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彰显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技术的追求。
退休后的窦铁成日程繁忙但他却乐在其中他说:“我要尽最大可能发挥光和热把专业技术传给更多人将劳模精神传播到更远处。”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热情。
(注:本文为虚构故事情节,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陕西工人报记者的采访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