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轮播图与走马灯式展示在各种平台的页面上广泛存在。设计过程中,诸多原理被采纳并持续优化。但若未能遵循交互设计原则,轮播图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在电商及其他领域,轮播图的应用尤为普遍,其密集的广告投放成为吸引注意力的关键。在电商应用的首页,轮播区域总会出现,且会配备指示用户当前图片位置的圆点。由于移动设备缺乏hover状态,用户通过触屏滑动来切换轮播内容。这就要求轮播图片需在第一时间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对图片内容的关注度尤为重要。在设计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文案清晰可见,具备高可读性。轻松阅读,有效传递广告核心信息。
(2)主题突出,避免过多干扰因素。简约的文案和显眼的产品更容易吸引用户目光。但需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刺眼的色彩,以免引发反感。
(3)依据用户阅读习惯设计,从左至右或从上至下是常见的阅读流向。如此可在短时间内抓住用户注意力,避免内容被忽略。
(4)重点文字需突出显示,迅速激发用户点击欲望。例如折扣、新品等信息,进行重点突出以吸引用户注意。但需避免信息过载,保持空间的信息平衡与和谐。
(5)注重画面节奏与信息平衡,主次分明。产品特性需突出展示,必要的重点文案可加以强调。适度留白,增加通透感,使内容聚焦,便于阅读。
(6)移动端与PC端的图片展示需区别对待。PC端通常可进行hover操作,而移动端则依赖滑动切换。两者图片的可读性及调整需保持一致风格但需根据设备特性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首屏轮播banner更倾向于使用静态图片而非动态图片。若多张图均为动图,易导致用户眼花缭乱,无法聚焦。次屏区域的单张banner展示则更为合适,如胶囊banner,既不占用过多的空间又能有效传递宣传信息。有时会结合动图或特殊效果图来吸引用户互动,平衡画面焦点与页面节奏。
PC端的轮播图规则性更强。由于PC端与移动端的交互操作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两者在轮播区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hover状态和banner展示区域的多样性上。
PC端支持hover状态,允许在轮播图上进行悬停操作。自动轮播是大多数首屏的中心功能。当用户将鼠标移动至轮播区域时,若轮播交互能停留在当前画面,则用户体验会更好,感觉自己的意愿得到尊重。轮播图的切换时间通常设定在3-5秒,若用户注意到某张图片并悬停使其暂停,点击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PC端切换轮播区域时通常会选择明确的切换图标,操作直观易懂。
过短的轮播切换时间同样会引起用户反感而被忽略。合理设置自动轮播时间及平滑的切换方式也能提高点击率和产品转化率。
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乃至车载屏幕、iPad、智能手表等其他互联网终端,轮播图这一视觉焦点部分都承载着重要的商业价值。
在互联网生态圈中,产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以获取用户并实现其价值转化为目的。商业模式决定了每一寸终端屏幕的价值最大化。每个模块和元素的设计都应遵循“用户需求驱动”的思维。
现代产品的推荐均基于用户喜好进行个性化定制。内容多为用户近期观看或大数据分析认为其感兴趣的内容。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尊重的需求会越发强烈。这也是为何产品强调用户体验的原因所在——为用户提供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满足其“更好”、“更便捷”的需求,从而促进用户付费。在细节上的处理更是如此。掌握并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可以大幅提升高曝光度及视觉焦点的轮播区域转化率。潜移默化地引导用户看到他们最想看的内容并最大化利用轮播区域的转化率。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