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场景:适用于大规模、连续性生产的行业,如化工、食品、造纸等,或管理上要求详细追踪成本的多步骤生产过程。
· 特点:以产品生产步骤作为主要成本核算对象,每个生产步骤的成本需要单独计算,并最终汇总成产品总成本。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保持一致,生产费用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 实例:某化工企业生产化学原料,采用分步核算成本的逐步结转法。
o 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以生产步骤(如反应、分离、包装等)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o 成本项目设定:设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基本成本项目。
o 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以反应步骤为例):
直接材料:反应步骤领用的原材料如化学剂等,直接计入该步骤成本。
直接人工:反应步骤所需的人工成本,按生产工时或人员分配至该步骤。
制造费用:包括设备折旧、水电费、维修费等,按生产工时或设备使用情况分配至该步骤。
o 生产费用结转(步骤间):完成一个步骤后,将该步骤的成本结转至下一个步骤,形成连续的成本流转。
o 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最终步骤(如包装步骤)完成后,汇总所有步骤的成本,即为产品总成本。无在产品时,总成本即为完工产品成本。
· 适用范围:对于那些产品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管理上要求较为精细的企业适用,如精密机械制造、高级家具定制等。
· 特点:以每种产品或产品批次作为独立的成本核算对象,能够详细反映每种产品或批次的成本构成,有利于进行产品盈利分析和成本控制。
· 实例:某高端家具定制企业采用单独核算成本的作业成本法。
o 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以客户订单或产品型号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o 成本项目设定:除基本成本项目外,还包括与特定产品或订单相关的特殊成本项目。
o 作业成本法应用:
资源到作业的成本分配:将企业资源(如人工、材料、设备等)按照作业(如设计、采购、生产、运输等)进行分配。
作业到产品的成本分配:将作业成本根据其与产品的关联度分配至具体产品。
综合成本计算:汇总各成本项目和作业成本,得出每种产品或批次的综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