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古代管理玩乐的机构

古代管理玩乐的机构

古代帮闲

据《儒林外史》记载,有专为人家烧香、擦炉、安排花盆、揩抹桌椅、教人琴棋书画的老帮闲。

帮闲,是宋元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职业。其主要职能包括替主人家处理日常杂务及教授技艺,如”替主人家烧香、擦炉”、”教他琴棋书画”。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帮闲如《红楼梦》中的刘姥姥等也逐渐出现。帮闲的职业形式多样,有清客、白相等多种形式,是古代特定时期的产物。

帮闲在社会中常被视为不齿之徒,具有强烈的负面性。

负面性是帮闲诞生之初的显著特点。如《》中描述的,帮闲们闲荡街头,无所事事,常被人看不起,甚至被嘲笑为”不劳而获”者。由于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人们崇尚勤劳踏实,因此对这种劳动与收获不相称的职业持不看好态度。

帮闲对主人家具有极大的依附性。他们一般没有固定职业,在主人家需要时出现,无需工作时就处于”待业”状态。对于那些没有技能的帮闲,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他们的生活完全依赖于主人的恩赐。

帮闲虽在主人身边担任”玩伴”,但他们的人格尊严常常得不到保障,需要在主人面前赔笑。这种职业的特殊性使得帮闲的地位较为低下。

时代性与寄生性

帮闲的产生具有鲜明时代性及寄生性。它没有出现在辽阔的汉代或开放的唐代,而是产生于宋朝。这表明帮闲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与金钱挂钩,常被人们与堕落、不务正业联系在一起。帮闲的寄生性也使得他们在社会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

与门客的区别

尽管帮闲与门客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在职责、学识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门客的学识要求更高,他们担负责主的谋划与决策。而帮闲则更多地是为主人提供日常生活的帮助与娱乐。

宋代城市化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为帮闲的出现提供了土壤。当时的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游手好闲的”新市民”,他们没有固定职业,只能依靠为他人提供服务来谋生。宋代社会的娱乐文化也十分丰富,为帮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纨绔子弟的存在也是帮闲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富家子弟往往需要帮闲来陪伴他们享乐。而一些高级的帮闲不仅需要具备娱乐技能,还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承担起保护和陪伴主人的责任。

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是帮闲文化的一种体现。虽然帮闲的生存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某些人的需求,但同时也助长了社会的奢侈之风和好逸恶劳的风气。这种风气不仅影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也使得一些人丧失了进取心。

尽管如此,帮闲的出现也带来了更多的娱乐方式。他们与雇主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探索出更多的娱乐活动,如”擎鹰、架鹞、调鹁鸽、斗鹌鹑、斗鸡、赌扑落生之类”等新型娱乐活动。帮闲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劝了纨绔子弟的行为。

帮闲文化是古代社会特定时期的产物。它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娱乐文化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了社会的一些问题和弊端。虽然帮闲这一在历史上存在已久,但他们的事迹和影响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历史上的”帮闲”相关文献

2. 两宋”闲人”相关研究资料

3. 其他相关古籍文献


古代管理玩乐的机构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