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正确设置对照组是实验的基石。当评估物或外部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时,一般需要设立三种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阳性对照组。
那么,加入对照组后,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通常包含几组呢?
除了上述的对照组,实验设计还需考虑处理因素,通常需要设置剂量梯度,最好设计三个以上的剂量级别,以便观察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
推荐的分组方案如下:
(1)空白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
(2)模型组,模拟特定疾病或状况;
(3)不同剂量物处理组,包括低、中、高三个剂量的物处理。
注意事项:
1. 若实验对象无需处于疾病状态,则可不设立模型组;
2. 并非所有实验都能找到阳性对照,因此不是每个实验都必须设立阳性对照组;
3. 具体的剂量设计需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每组应使用多少实验动物才合适呢?
遵循“3R原则”即替代、减少和优化实验动物的指导原则是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统计上,每组至少需要有6个可用数据才具有意义。
(1)每组小鼠的数量应不少于10只;
(2)每组大鼠的数量则应不少于6只;
(3)对于高价值的大动物,根据情况可适当减少数量,但通常不应少于4至5只。
(4)若实验需要长期进行或定期处死动物进行检测,需确保有足够的动物以弥补自然死亡或人为处死所减少的数量,从而保证实验结束时符合统计学要求的动物数量。
如何科学地进行随机分配?
为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及说服力,实验动物的分组应严格按照随机原则进行,使每只动物都有平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各实验组。
常用的随机分组方法包括完全随机分组和随机区组分组等,而利用随机数字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可实现这一目的。
什么是随机数表法?
随机数表法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由0到9组成的数表,每个数字在表现的概率基本相等,为随机分组提供工具。
两种分组方法的比较:
注:
当实验涉及多个因素时,需依次进行分区。当实验动物数量较少时,可手动进行分组;数量较多时,可借助软件如Excel或SPSS,以提高分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