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深是指位图或视频帧缓冲区中用于表示单个像素颜色的比特数。简单来说,色深越高,色彩数量就越多,颜色过渡越自然。
比如说,色深为1bit的图像只能显示2种颜色,而色深为8bit的则可以显示约16万种颜色。当色深足够高时,各种颜间的过渡非常平滑。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色深,还要关注色域。色域描述的是色彩范围,而色深描述的是色彩数量。即使是同一色深的图像,如果色域不同,其能显示的颜色也会有所不同。
实际上,对于高端显示器连接HDMI 2.1接口只能实现4K 120Hz 10bit输出的情况,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但当连接至DP1.4接口时,却能达到4K 144Hz 10bit的输出效果。这种差异源于显示器自身的设置限制或者是HDMI 2.1接口的性能不完全达标。值得一提的是,高端显示器采用了DSC(显示流压缩技术),通过这一技术,DP1.4接口便能够实现4K 144Hz 10bit的输出。
值得注意的是,想要实现DP1.4的带宽效果,显卡和显示器双方都需要支持DP1.4协议。同样,对于HDMI 2.1也是同理。这与HDR有所不同,HDR只需显卡支持DP1.4而显示器支持DP1.2即可。
从显卡的角度来看,NVIDIA从GTX10系显卡开始支持原生DP1.4和HDR,而AMD则从RX400系显卡开始支持原生DP1.4和HDR。对于HDMI 2.1的支持,NVIDIA是从RTX30系开始,而AMD则是从RX6000系开始。至于DSC技术,目前AMD暂不支持。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果没有特殊需求,比如摄影设计,那么无需购买10bit显示器。据我所知,像吃鸡、CSGO等游戏并不支持10bit,而且对于我们日常上网、办公和娱乐来说,10bit的显示效果并无太大用处。但如果你的工作涉及到摄影设计等领域,那么一台支持10bit的显示器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