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5G牌照的发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正加速推进5G的建设与应用,明确了5G覆盖与落地的目标。全球范围内,5G基站的部署总量已突破八十万大关,而更是以超过五十四万六千的5G基站数量领跑全球。据预测,到2020年底,的5G基站部署量将有望达到八十万的里程碑。
我国在5络建设上的速度与规模令人瞩目。展望未来三年,5络的覆盖将愈加完善,与此5G市场中的应用场景与业务创新也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在接下来的时间里,5G仍处在其“导入期”,我们需要保持定力,稳扎稳打,以推动5G的商用进程。
回顾2G到4G的演进历程,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从商用的起始年份起都会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5G技术的发展。自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起,我国正式踏入5G商用元年。当前,5G尚处于市场的导入阶段,正处于网络建设的投入期。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相较于前几代通信网络更为复杂,要求更高,应用场景也更为丰富。
在这样的背景下,5G标准汇聚了众多技术的精华,形成了一个不断演进的技术聚合池。随着商用的逐步推进,5G将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应用情况,持续增加对新型业务和场景的技术支持。5G技术的演进与市场应用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也顺应市场的需求,稳步推动5G的创新与商用。
值得一提的是,5络的建设与运营投入巨大,不同的2B服务和场景对网络带宽及资源消耗的需求各不相同。特别是在制造业中,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初期投入及后期使用成本均较高,资金回收周期也相对较长。若缺乏科学合理的商业模式,将影响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在推进5络建设时,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
我们要以点带面,分步推进5G的商用,不宜操之过急。我们应特别关注“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研究并实施在工业领域布局5络的应用场景。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5G在转向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市场”的具体应用场景。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体量庞大,通过5G+工业互联网将众多机床、机器人、加工机械等工业设备进行集成互联,实现状态监测、故障预测及优化控制等场景的应用。
第三,我们必须制定5G技术与产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为5G的持续健康发展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各级应高度关注5G技术为城市发展、行业变革及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随着5G商用的逐步推进,一个高带宽、高质量、高体验、高智能的5G生活正逐渐展现在民众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