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心存善念,福虽未至,祸已远离;心怀恶意,祸虽未至,福已远离。我们日常的行为举止,虽难以被他人察觉,但上天却会默默记录我们的善行。
做人之根本在于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只要以良心为本,坦荡做人,正直,我们便能够心安理得地生活。这样,正能量和美好的事物自然会于我们周围。
人若,自然会折损;而行为善良,则会积累福泽。正如六祖大师所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同。”这意味着,只要我们发自内心地寻求真善美,言行举止皆以仁义道德为准,自然就能感受到的降临。相反,如果人们不反省自身,只追求身外的名利,即使用尽心思也难以求得,甚至可能引来灾祸。古人告诫我们: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人生的福祸其实蕴藏在我们每一个念头和行动之中。我们的起心动念皆是因果,当下所经历的便是果报。
我们要学会转变思想,培养善良和利他的心。若只为自己着想,只想到自己的利益,人生便会充满痛苦,这也是所有恶的根源。而具备利他精神的慈悲心、空性自在才是真正的快乐和解脱之源。
我们所称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炼这些念头。通过减少贪嗔痴慢疑对自己的影响,用清静心塑造一个更平和的人生。这是人生的大智慧,也是拥有福德的前提。
了凡师傅曾说:吉凶的征兆始于心中,继而影响四肢行动。那些心怀厚善的人常得,而心存薄恶者则易招祸。世间大多数人缺乏智慧,常使用错误的方式追求错误的结果。他们在避祸求福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事物的本质,使用本末倒置的方式去追求期待的结果。当求而不得时,他们往往怨天尤人,却不去反思自己的内心和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