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呈现】IC photo
“霜降之际,柿子熟透。”随着霜降的到来,柿子逐渐成熟并大量上市。此时的柿子,果皮薄嫩,果肉饱满,口感鲜美,营养价值亦非常丰富。柿子虽美味,若食用不当亦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那么,柿子是如何让人罹患胃结石的呢?这要归咎于柿子中丰富的鞣酸。当鞣酸遇到酸性物质,尤其是胃酸时,在胃消化酶的作用下,会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进而将食物及残渣结合成团。这个团块在医学上被称为柿石,而由此引发的症状则称为胃柿石症。
虽然柿子食用后可能形成柿石,但小而光滑的结石通常可随胃肠体外,不会造成不适。大而粗糙的结石则可能引发各种消化道症状。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消化内科的医师王韶华解释道,胃柿石的发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症表现为上腹部坠胀、呕吐恶心等症状,而慢程则可能长达数月之久,症状逐渐加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柿子美味可口且营养丰富,但食用时需注意一些禁忌。不宜在空腹时食用柿子,因为高酸环境是柿石发生的条件;饮酒后亦不宜食用柿子;同时避免食用柿子皮,尤其是生涩的柿子;还需避免与高蛋白食物如蟹、鱼、虾、牛奶、鸡蛋等同时食用。特别是老人、小孩以及有胃肠道疾病或手术史的人群,胃肠道功能较弱,更应注意柿子的摄入量。
糖尿病患者应慎食柿子,因其含糖量较高。贫血患者亦应少吃柿子,因其含有单宁物质容易与铁质结合,从而影响对铁质的吸收。其实,除了柿子外,黑枣、山楂、石榴等食物也含有丰富的鞣酸。若空腹大量食用这些食物同样可能形成胃石。在进食这些富含鞣酸的食物后若出现腹痛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以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记者:新京报 刘旭
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