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讯

巧家小碗红糖非物质文化遗产

巧家小碗红糖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今时节,江畔的巧家小碗红糖正步入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刻。

那儿的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令人陶醉的甜香,它像一首无言的诗,诉说着巧家小碗红糖的独特魅力。

巧家县,位于昭通市的西南端,坐落于河谷地带。这里,年均气温温暖宜人,保持在21℃,而年日照时数更是高达2100小时,为甘蔗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当地的甘蔗,因其丰富的糖分含量,被誉为糖分的宝库。其糖分含量高达14%至17%,为红糖的制作提供了优质的原料。

从砍伐、清理、捆扎到搬运,每一个环节都为红糖的诞生铺设了坚实的基石。在糖坊里,榨糖师傅们将甘蔗转化为金的糖液。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包括加热、除泡、澄清、点灰、捣制等,大锅中糖液翻滚沸腾,呈现出一种诱人的景象。

当糖液“起沙”,再经过注模、冷却等步骤,一块块小碗红糖便“甜蜜”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巧家小碗红糖拥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沉淀,被亲切地称为“碗碗糖”,并被誉为“东方的巧克力”。它在2017年被列入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在2020年荣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殊荣。

随着时间的发展,2024年的巧家县,甘蔗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一万余亩,预计产量可观。红糖的产量也达到了五千余吨,其产值更是可观,达到了两的惊人数字。

巧家红糖产业已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巧家小碗红糖以其红黄相间的色泽、甜味醇厚、香气浓郁、口感纯正而著称。无论是直接品尝,还是用于烹饪、泡茶、冲饮,都能为人们带来丰富的甜蜜体验。

巧家小碗红糖的甜,不仅在于其美妙的味道,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它是蔗农们辛勤劳动的象征,是榨糖师傅们精湛技艺的体现,更是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许。

文章校对责任人:郭毅。


巧家小碗红糖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