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发现一种引人深思的现象。
试想那些在制造工厂的流水线上默默付出的农村夫妻,他们并肩作战,双双努力,一个月的工资总和能达到约12000元。他们选择在城郊租一间简朴的小单间,月租金在500至800元之间。自己动手做饭,既经济又实惠,两人的伙食费加起来也不过千元左右。若工厂内设有食堂,那连伙食费用都可省去。
根据这样的生活方式计算,这对夫妻每月至少可以积攒下1万元,一年下来便有近12万元的储蓄。在外打拼三年后,他们能积攒下36万元。这36万元对于他们来说,足以支付老家县城的房屋首付。若在小县城购买住房,或许连全款都无需。即使回到农村老家兴建一座二层小别墅,60万元左右的价格,他们夫妻也仅需积攒四、五年便可实现。
反观那些大学毕业后在繁华都市写字楼里工作坐办公室的夫妻,月收入两万似乎不是难事。然而他们却总是无法存下钱来,甚至连老家县城的房屋都难以购置,更别提城市的房产了。他们在农村的小洋房也难以建成。你是否觉得这奇怪?如今社会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些在工厂上班的人家境或许原本就不富裕,但那些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家境却往往较为宽裕,难道大学白上了吗?
收入高并不意味着就能存下钱。那些整天坐在办公室的夫妻为何反而没有流水线上的夫妻富有呢?这背后又反映了现代社会哪些深层次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