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家长观察到,自家孩子的指甲总是保持着光洁无暇的状态,这往往是因为孩子有一个特殊的“习惯”——爱指甲。在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咬得手指鲜血淋漓。
当咬指甲的行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可能演变成一种被称为“咬甲癖”的病症。湖南省第二医院儿科的徐琳副医师指出,咬甲癖是儿童与青少年时期常见的行为偏差,特征为频繁无意识地指甲,从而导致手指受损、指甲形状异样、表面缺损,严重时可能导致指甲变形或引发甲沟炎以及症。
为何孩子钟爱咬指甲?或因内心的不安全感
据徐琳分析,孩子爱咬指甲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多种原因。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孩子来说,这一行为可能是他们应对内心情绪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当孩子感到情绪紧张或焦虑时,咬指甲往往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常见手段。这些孩子通过这一行为寻找安全感,以缓解他们的焦虑症状。
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业的压力也可能是促使他们咬指甲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如缺乏同龄伙伴、难以适应校园生活以及作息时间突然改变等也可能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咬指甲的行为。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父母教养方式过于严厉,经常批评或惩罚孩子,可能会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咬指甲等行为来缓解焦虑感。
父母的陪伴不足也可能促使孩子养成咬指甲的习惯。特别是在幼儿难以入睡或思念父母时,这种行为尤为明显。
父母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例如,如果父母较为焦虑,孩子更可能出现咬指甲的行为。父母的不良情绪也可能加剧孩子的焦虑问题。
除此之外,营养元素的缺乏,如缺锌、缺铁等,也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味觉敏感度,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如咬指甲、手指等。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咬指甲的习惯?
徐琳建议,要改变孩子咬指甲的习惯,首先需要找到导致孩子焦虑的根源并加以解决。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调整不适宜的教养方式,多陪伴孩子,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机制。
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帮助他们改掉这一习惯。比如当孩子咬指甲时,引导他们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如画画、玩耍或看漫画书等。
逐步引导孩子使用一些替代物,如口腔糖或零食等来代替咬指甲的行为。
如有需要,可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营养元素的不足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