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鼓歌》赏析与改编
当我手持石鼓文,不禁被其深深吸引,遂尝试作此石鼓歌。我深知杜甫之才已如谪仙般超越凡人,我之才薄,如何能够应对这石鼓的挑战?
周朝纲纪逐渐衰败,四海沸腾,宣王愤然挥动天戈。大明的朝堂上,诸侯剑佩相磨,一片繁荣景象。岐阳之地,宣王雄壮威武,万里皆被拦捕。为了永久铭记此番盛况,将功业刻写在鼓上,凿石制成鼓状。跟随的臣子才艺出众,被选中撰写刻辞以留山阿。
历经风雨洗礼,石鼓遭受日晒雨淋、野火燎烧,却仍坚韧屹立。鬼神守护,令人惊叹不已。我得到此石鼓的纸本,其细节毫发毕现,无一差错。辞句严谨而意味深长,字体独特不同于隶书与楷书。岁月流转,难免有缺笔划,但犹如快剑斩断蛟龙,仍显得生动有力。
字体宛如鸾翔凤舞,宛若众仙降临,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编诗未将其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孔子西行未至秦地,遗失了星辰之精华。
我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未能早些遇见这宝贵的文物,泪洒双滂沱。回想起当初被征召为博士之时,正值元和年间。古人征战之地在右辅,为我指引挖掘之路。我沐浴告祭酒,此至宝存世岂会多?可以立时送至,只盼望十鼓能留存一二。
将其荐于太庙,其价值远超郜鼎。若圣恩允许留于太学,诸生得以研究切磋。观经鸿都尚堵塞不通,举国奔波而来。我细心整理节角,安置稳妥不偏不颇。大厦深檐覆盖其上,经历久远仍能保持无陀。然而朝中老臣墨守成规,不肯为之动容;更有牧童敲火牛砺角时,谁复著手爱惜摩挲?长此以往,石鼓文终将埋没无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