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自我,以和为贵。
如何理解“克己复礼”?一般的解释是指约束自身,重归礼教。这种释义常见于各类《论语》的注解之中,但背后蕴含的深意却不止于此。
对于“克己复礼”的解释,我持不同看法。如果真理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眼前,我们理应直接付诸实践。在某些时候,真理需要经过一番淬炼与修养。这样的过程中,不免要遇到需要自我克制与谦逊的时候。我们不必因此而感到委屈或过分约束,因为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更接近大道。
也有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读:“克”意味着能够,“己”指的是自身,“复”则是实践的意思。即,凡能够亲自践行礼的行为,皆可称之为“克己复礼”。对于“礼”的解释也并非唯一,这里只是列举了多种解释中的一种。
那么,如何做到“克己复礼”呢?在孔子的观念中,仁爱是医治社会痼疾的良。对于那些有着高尚志向和品行的人来说,面对社会礼仪败坏、音乐失和的局面,应当果断地挺身而出,用正确的礼仪来取代不当的行为。若以孔子的观点来说,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需要发自内心的爱心与修为来引导我们实践克己复礼。
孔子曾言:“修身以俟命,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里的“归”字意义丰富,有人认为是赞同、回归或赞誉之意。无论具体含义如何解释,重要的是当一个人做到了“克己复礼”,他将被众人视为品德高尚的人。亦有人认为,当人们都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便将重回仁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