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

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

科学,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探索之旅。许多著名的科学实验,其实都源于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俄罗斯的生理学巨匠巴甫洛夫,作为高级活动学说的奠基人,曾进行了一项关于狗狗条件反射的实验,人们称之为“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有趣的实验。

描述一个人不加思考的反应,常常使用“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或对逻辑思辨的抗拒。而巴甫洛夫的研究,却为认知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研究动物学习提供了基本认识。这一切的功绩,都要归功于那只“流口水”的狗狗。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进行了一项实验:在给狗送食物前,他会先打开红灯并响起铃声。经过一段时间,狗一听到铃声或看到红灯就会开始唾液。

巴甫洛夫用特殊设备固定了狗狗,并通过连接到狗颚外侧的管道收集唾液。这套装置既可以测量唾液的总量,也可以记录的滴数。当狗嘴里有食物时,会产生唾液的自然反应。巴甫洛夫将这种食物刺激称为无条件刺激(UCS),将相关的唾液称为无条件反射(UCR)。为了使狗对某种刺激形成条件反射,他将一种原本只会引起探索性反射的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经过多次尝试,即使不提供肉只发出铃声,也能引起狗的唾液。这里的铃声就成为了条件刺激(CS),而引起的唾液则是条件反射(CR)。这表明,条件反射纯粹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巴甫洛夫认为,引起反射的刺激是关键,而反射的结果在理论上并不重要。尽管巴甫洛夫与桑代克都在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但他们对这一过程的解释却大相径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他们的实验程序来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巴甫洛夫的无条件刺激与桑代克的强化刺激在呈现时间和作用上存在差异,前者可视为一种刺激辨别学习,而后者则是通过强化刺激来加强刺激-反应的联系。

原本不能引发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与能引发该反射的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经过多次重复后,也能引发该本能反射。这种反射被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两种刺激物必须经过多次结合,当中性刺激物变成条件刺激物后,这种反射才会形成。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着相似的规律,它们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建立的反射,并需要强化来维持。

回顾历史,1996年出生的绵羊多利证明了利用成年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克隆的可行性。它的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的到来。由于细胞取自另一只绵羊的细胞,这只克隆羊以其胸部而闻名的好莱坞歌星多利·巴顿名字而闻名。不幸的是,多利因健康问题离世,其DNA年龄是其实际年龄的两倍。

而在1938年的一场科学盛宴中,南非博物馆馆长玛罗丽·考特内·拉蒂迈发现了一种史前鱼类化石。此前人们认为这种鱼已经灭绝至少7000万年。这种鱼被认为是介于鱼类和四足动物之间的物种,因此这一发现被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动物学发现之一。玛罗丽发现的腔枣鱼就像活化石一样,是海洋中的一种古老生物。

再回到1935年奥地利科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的研究。他发现如果一群刚孵化出来的灰雁鹅首次接触到的对象是“我”,那么它们就会将“我”视为自己的母亲。基于这一理论,劳伦兹阐述了胎教的原理并详细描述了动物如何从双亲那里学习行为特征。他证明了动物的一些行为是天生就具有的,而其他行为则是后天习得的。这一研究不仅让他赢得了1973年的医学和生理学奖也推动了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进展。


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