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摊交易,自古以来便是市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存在也催生了城市管理的另一面——团队的维护。在城市的演变进程中,尽管许多地摊被逐渐取缔,但它们总能在别处顽强地复苏,形成一道独特且充满活力的城市风景线。像北京的潘家园、上海的福佑路等地名,也因地摊而闻名全国。
事实上,地摊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长久,几乎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地摊不应该被简单地取缔,而应被视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保留。
对于一些收藏爱好者来说,地摊淘古玩是一种乐趣。他们以己之长,寻找他人之短,以期用相对低廉的价格淘得好的收藏品,俗称“捡漏”。随着收藏热度的逐年升温以及电视综艺节目的推动,地摊上的假货也越来越多。有些收藏品的真品在地摊上出现的几率甚至比中还要小。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地摊上泛滥成灾的假货都有哪些吧。
西藏天珠:在收藏界中,天珠堪称一朵奇葩。其价格两极分化严重,真品价格高昂可能达到上千万,而假货则仅需几十元即可购得。经过专家考证和科学鉴定,现代的天珠大多是采用强碱、硝雄蚀刻等工艺制作而成。在地摊上看到天珠时,几乎可以断定其为假货。
沉香与奇楠:地摊上的沉香通常经过泡油和化学香精的处理,外观上与天然沉香无异。奇楠这样的香料一般不会出现在市场上,更不会流落到普通人手中。沉香作为一种全球通行的香料,其高昂的市场价格也与土豪的追捧密不可分。
塑料制品也常常被用来仿冒各种收藏品。塑料的颜色、纹理可以轻易地模仿真品,成为文玩界的“李鬼”。如核桃、星月菩提、青金石、绿松石等常见文玩都曾是塑料仿冒的重灾区。现在市面上的塑料仿品在颜色和纹理上真假难辨,需要谨慎辨别。
一些禁止买卖的物品如犀角、象牙等也在地摊上出现。这些禁止交易的物品在地摊上常常被塑料制品所替代。如犀角、象牙等通常以塑料制品仿制而成。辨别这些塑料制品其实也比较容易,只需用热或烧一下,闻其味道即可分辨真伪。
还有新疆和田籽料等贵重玉石在地摊上也需谨慎选择。许多和田玉籽料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其实是经过加工处理的烧皮玉或者外蒙玻璃料器冒充的。在选购这些收藏品时一定要保持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