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有留意到,如今奶茶的名称愈加冗长?
前段时间,知名脱口秀演员翟佳宁在《喜剧之王单口季》节目中谈及此事,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共鸣。有网友自曝因奶茶名字过长而读错名字的糗事,还有网友表示,名字虽长,但多出的字往往都是谐音和叠词,令人难以启齿。
那么,为何奶茶及现制饮品名称会越来越长呢?这其中又有什么讲究呢?
一、产品名长短的变迁
不仅仅是在奶茶界,纵观整个现制饮品领域,产品名字长已不再罕见。像是现制酸奶品牌Blueglass,其产品名称中常常包含了丰富的产品信息与品牌特色。
如,某些产品的名称几乎将整个配料表都囊括在内,像“真的真的需要再买·【高阶版】小蛮腰Buff12新品(8种益生菌火龙果西梅花青素味)”以及“好精神·扳回一局【20合1黑金版】10黑黑芝麻肉苁蓉人参黄精枸杞蛹虫草鹿鞭玛咖牛磺酸奇亚籽(黑芝麻香草可可红豆味)”等等。
进入品牌点单界面后,产品名更是详尽地介绍了产品特性及广告语,使得消费者需花费一定时间从繁复的名称中捕捉关键词,以找到自己想喝的那款产品。
相较之下,茶饮品牌去茶山的产品名显得较为“简短”,但多数产品名称依旧超过了十个字,如“黎平香禾糯糯普洱鲜奶茶”、“爆爆珠贵州铜仁抹茶鲜奶茶”等。这些产品名称不仅详尽,有时还令人摸不着头脑。
二、长名字的背后逻辑
产品名称的冗长并非无的放矢。多数产品名的首要任务即是告知消费者这是什么类型的产品,其中常常包含了主要原料以及能点明产品属性的词汇,如“奶茶”、“拿铁”、“美式”等。通过这些名称,消费者能迅速判断出产品的属性及特点。
有时品牌会推出系列产品,虽然特色相同,但产品属性完全不同。通过产品名的差异即可实现区分。比如奈雪的茶就有金桂知秋、金桂知秋奶茶、金桂知秋美式等系列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长一些的产品名称还能凸显产品的某些原料成分和特点,吸引特定食材的爱好者。例如,“瀑布黑糖珍珠牛乳茶”就比“珍珠奶茶”看起来内容更丰富、有画面感。
三、长名字的利与弊
虽然长名字能带来诸多好处,如传递更多信息、实现产品差异化等,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不利于记忆和传播。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超出这个容量的名字往往不利于人们记忆和传播。
对于一些经典饮品名字的改动也可能带来反效果。比如沪上阿姨的“杨枝甘露经典版”和“杨枝甘露清爽版”,以及蜜雪冰城的“港式杨枝甘露(新)”等新名字,都可能因为陌生感增加认知和了解的成本。
产品名称虽小,却蕴含大学问。无论是从吸引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还是实现品牌差异化角度出发,产品名称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参考资料:
任韶堂, Dan Jurafsky.《食物的语言》淳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