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讯

对不合格品处置的四种方式

对不合格品处置的四种方式

一、不合格品控制的目的与方法

小故事——王实&陈博的故事

在生产制造的领域中,我们常听到“不合格”这个词。那么,什么叫不合格呢?答:即产品或服务未达到预期的要求或标准。

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我们有哪些选择呢?答:包括返工、返修、让步接收、退货、报废以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等。

二、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详解

1. 识别

识别不合格是控制的第一步,我们需要依据产品标准、客户要求、工艺文件、检验文件和样板等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2. 标识

检验状态的标识是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性的关键。我们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不合格的半成品与原材料标明“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3. 隔离

隔离是确保不合格品不会与正常合格品混淆的重要措施。我们需要使用红色胶盘/物料框、专门独立的不良品架等工具,将不合格品区域与其他区域明确区分开。

4. 记录

记录是追溯和改进的依据。我们需要在规定的检验报告上正确记录不合格产品的相关信息。

5. 评审

当不合格品量较大或对公司信誉与资金影响大时,我们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以确定最佳的处置方案。

6. 处置

处置方式包括返工、返修、让步接收、报废处理以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等。对于不同的不合格品,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处置方式。

三、如何从源头上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1. 员工与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与技术水平

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技术熟练程度和文化素质,同时强调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2. 检验员的角色与责任

检验员是一线质量控制人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对避免或减少产品批量不合格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需要确保检验员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同时具备一定的产品知识和分析能力。

3. 设备保养与维护

机械设备的精度保持性、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设备保养与维护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加工产品的质量。

4. 作业方法的管理

作业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以及工艺纪律管理是防止不合格品产生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并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按照规定的工艺方法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5. 异常作业的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材料和工艺方法的变更可能引发异常作业。我们需要建立异常作业的控制机制,对变更进行确认和检验,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产品的质量。

6. 5S优化环境提升市场

通过实施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优化生产环境,提升员工素质,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7. 三检三按三自原则

实施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按照工艺文件、质量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三按”生产,同时员工进行“三自”控制(自控、自检、自主管理),从多个层面保障产品质量。

8. 其他措施

这包括但不限于持续的质量改进活动、定期的质量、质量培训和教育等,以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

结语: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严格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和控制流程,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注:本文内容已转自微信公众号《品质人生质量开讲》,并由盈飞无限实时SPC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技术支持。


对不合格品处置的四种方式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