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合元氢扬州新厂投产。
在十月末的时光里,天合元氢扬州生产研发基地盛大建成并投入使用。据悉,该基地坐落于扬州综合保税区,总投资高达7.2币,占地面积约150亩,建筑宏伟,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该基地一期工程将建设1GW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生产线,并拥有远期规划,目标产能将达到4GW。
这一生产基地的启用,标志着天团正在打造一个集光伏、储能、氢能于一体的零碳产业链。
随着全球对氢能的热情不断升温,制氢设备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发展。
在企业与地方纷纷涌入氢能领域的氢能产业仍面临许多挑战。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史立山在投产仪式上指出,当前氢能产业链体系尚不完善。制氢、储氢、运氢及应用各个环节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新能源制氢效率较低,尚未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储氢、输氢及加氢等基础设施薄弱;氢能应用范围较窄,主要以燃料电池形式用于交通领域,且成本较高,使得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应用推广面临困难。
当前电解水制氢的成本相对较高。在现有技术和新能源发电价格条件下,碱性电解槽制氢成本约为每公斤30元,远高于天然气制氢或煤制氢的制氢成本。而PEM制氢成本更高,每公斤氢的生产成本达到40元。目前,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注绿色氢能的成本大约在每公斤50至60元之间。
史立山强调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呼吁强有力的支持。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支持氢能发展的仍有待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虽然对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在支持氢能发展的具体措施方面仍显不足。特别是在保障氢能市场和高成本补偿资金支持方面缺乏具体措施,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期的支持相比有所欠缺,也未能像电动汽车支持那样明确。
尽管如此,行业内外普遍认为电解水制氢是解决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史立山表示,解决风光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与供电需求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是新能源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需要加强储能设施的建设以及其他技术措施如电解水制氢技术。他谈到电解水制氢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能源生产方式而是新能源技术体系和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进一步阐述了氢能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指出其可储存性以及多样的市场利用途径使它成为能源储备体系的重要部分。
他认为虽然氢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但需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为未来的能源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他建议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研发高效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和装备以适应风光电的波动性推动以制氢和绿色燃料生产为特色的产业园建设为电解水制氢提供可靠的市场保障以及重视产业发展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建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