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崇明最大的水产市场

崇明最大的水产市场

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庙镇南星村的上海瑞钵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这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鱼群在碧波荡漾的池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合作社的景色如画,绿植茂盛,五彩斑斓的花卉装点了田埂小道。鱼塘水面上,增氧机发出“轰轰”的声响,正在全力运转。尾水处理系统的水花净化着水质,使得池水清澈见底。这片湿地公园般的美景,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宜人。这里正是崇明区首个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基地。

合作社负责人张向记者介绍道:“你看,经过一系列设施的处理,包括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水生生物处理池等,鱼塘的养殖尾水变得十分清澈。”这个基地尾水治理工程通过集水预处理沟、农田退水沟、曝气悬浮床沟等多个单元,利用物理和生态的立体净化模式,高效地处理池塘尾水。

这个占地近700亩的基地,包括了林地、水产养殖区、农田以及河道等多个区域。自从去年启动尾水治理以来,基地有效利用了现有资源,实现了污染零排放的目标。基地植物配置注重四季常绿、三季开花,充分展现了崇明生态农业的特色。基地末端设置了尾水自动检测系统,确保排放或回收补水符合标准,不达标的水则进行第二次循环处理。

一步介绍说:“我们还建立了养殖物联网系统,实现了对池塘养殖水的在线监测、增氧、投饲的无线远程监控,以及智能增氧控制和进水、排水水质监测报警系统,这些都为水产养殖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他表示,经过尾水治理后,鱼塘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养殖的草鱼、鲫鱼等鱼种的存活率更高,肉质也更为紧实,深受市场欢迎。

近年来,崇明区积极推动绿色、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通过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促进了养殖生产的集约化转变,实现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渔业养殖水环境的质量,还推动了绿色渔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推广效应。

摄影:徐平 作品呈现


崇明最大的水产市场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