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冬天的季节,步入南京新街口繁华的商业区域,琳琅满目的服装店内展示着各品牌的羽绒服,其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商超中,一位来自新闻媒体的记者蒋波不禁对当前市场状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年冬季新款羽绒服的价格确有显著增长。”在南京新街口一家服装店的负责人王洁的叙述中,记者得知了这一情况。她进一步解释道,受鸭绒、鹅绒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羽绒服的整体客单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大约10%。尽管如此,由于羽绒服是冬季的必需品,消费者在选购时除了关注款式和价格外,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
江苏常熟市作为全国最大的羽绒服产业基地,约半数的羽绒服产量均源于此地。面对产业转移、成本上升和价格竞争等挑战,当地的企业正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
在常熟市古里镇的波司登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内,一切显得井然有序。智能模板机高速运作,自动充绒机和吊挂流水线等设备都在忙碌地工作。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华表示,从原材料入库到产品出厂,整个过程实现了数据采集、分析和决策的自动化。关键设备与生产制造系统的互联互通,使得生产环节的自动化程度超过了90%,整体协同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
近年来,常熟市积极推进纺织服装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波司登、常熟涤纶、百成汇等企业都在推动原料生产、设计研发、定制加工、营销服务等环节与数字化深度融合。这一转型不仅推动了生产数字化,还实现了运维数字化的双轮驱动发展。据统计,常熟市已有7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累计投入超过20的改造资金。改造后,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5%,产品制造周期也缩短了19%。
在采访中,多位羽绒服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谈及了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他们表示,终端市场羽绒服的价格受到设计创新、制造工艺、市场供需关系、品牌定位和市场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品牌羽绒服生产企业需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生产效率、扩大产能规模和推出创新产品等方式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