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砺之路,求知的步伐
附图,仅供回望。
进入复习班的日子,我满怀憧憬。为多争分秒,我选择了住校专心攻读。然而囊中羞涩,我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日常开销。无奈之下,每天课后我都会到临时工市场打零工。有时候一日无餐,辛苦攒下的十几元,却更愿意投入到复习资料的购买中。厨房师傅动了恻隐之心,常常将剩食赠予我。至于住处,两张桌子的并排便是我的床,权且夜夜栖息于此。
生活中的困境被我一一克服,然而挑战仍然不断。先前的高中课程偏离正轨,诸如平面几何、抛物线等深感陌生,所涉内容更多偏向《优选法》和《统筹法》的浅显理论。我的同伴们在温故而知新,而我却是初次遇见这些新知识。
于困难之中我寻找出路,与同窗共同钻研至深夜。高强度的学习令刚满17岁的我深感压力之重,但我从未退缩。终得回报之时,我顺利考入市卫校医大班。这所中专院校虽非顶尖学府,却在我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进入这所包分配的学府,就如同握住了未来的保障。
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全家人欢呼雀跃,邻里也为之侧目。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家境贫寒的我面临着上学资金的困扰。家中六兄妹的口粮和学费压力使得情况更加严峻。父亲奔走相告,借力使力,虽然欠下不少人情债,但最终还是为我筹齐了学费。
学校坐落于偏远的山区之中,是著名的老区。环境虽贫瘠但历史厚重。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距离家乡有二百多公里的路程。当时交通不便车次稀少,为了节省车费我选择了乘坐送货的大卡车。历经七八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了学校。
俗话说得好:“生活虽带来种种困难与期望之间的落差。”学校坐落在山顶的里确实让我大开眼界。宿舍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三十多人挤在一间大殿内,寒风呼啸而入。冬日里烧炭取暖成了我们的日常任务。山路崎岖不平且冬日雪滑难行,我们便商议着轮流下山抬炭。
尽管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我依然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我每个学期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13元,并用这奖学金减轻家庭负担。
附图感慨时光的变迁与岁月的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