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这一亘古不变的人生追求,贯穿于每个人的生命轨迹。无论出身贫贱或是显赫,无论职业如何迥异,人们都怀揣着对幸福的共同向往。
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定义。有人视物质丰盈为幸福的标杆,有人则在物质满足之上,追求精神的升华。有的人致力于职业的成功,有的人则看重名誉、地位及权力。尽管追求各异,但只要我们秉持正念,前行之路便无对错之分。
无论个人的幸福定义如何,有两个共通点是不可忽视的。其一,每个人心中都对幸福抱有期望;其二,我们都在不懈努力,逐步实现,逐步满足这种期望。这便形成了一个诠释幸福的数学模型:幸福指数 = 获得的价值 / 期望的价值。
此模型虽以数学形式呈现,但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启示:
启示一,合理设定期望值至关重要。我们在设定幸福期望时,应保持积极且切实可行,既不可过大以致遥不可及,也不可过小而无需努力即可达成。过高的期望值容易让人丧失信心、灰心丧气;过低的期望值则可能让人产生松懈情绪。合理的期望值应当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启示二,扩大所得值需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收获的增加如同耕耘一样,必须通过个人的奋发拼搏来实现。但这种努力应是井然有序的,不能以损害健康和生命为代价,更不能违反法律法规。
启示三,幸福指数的累积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我们的幸福期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随着所得值的积累而逐渐实现。我们无需过分关注整体目标的达成,而应更加重视在每一天中积累的幸福感。每一点点的进步和收获都会增们的幸福感。
启示四,对幸福的定义应当多元且个性化。鉴于每个人对幸福的解读、追求及体验都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诠释理应多元化、个性化。比如失明的人或许认为重见光明是幸福,饥饿的人或许认为有饭可吃便是幸福。如果我们为幸福设定一个统一的定义,那么这无疑会剥夺人们感受幸福的自由。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然而我们应当明白,对待幸福的重点不在于目标本身,而在于追求的过程;不在于空洞的期望,而在于积极的行动;不在于刻板的诠释,而在于真实的体验。如果我们每天都为了追求幸福而拼搏、去体验生活,那么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