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七月,陶业长征调查小组在皖北的淮北市进行产业调研时,意外地发现一个现象:曾经繁华的烈山陶瓷工业园,最高时拥有七家陶瓷企业的园区,如今已全部停产歇业。昔日喧嚣的厂区,如今已是一片沉寂。
九月中旬,调查小组来到皖南的芜湖市进行深度考察。他们发现位于鸠山经济开发区(北区)的三家陶瓷企业也在不久前悄然关闭,生产线已经除变卖。曾经的繁荣景象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这一系列的集体关停事件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企业的关闭似乎与推行的环保有关,特别是“煤改气”。由于这些陶瓷企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改用天然气生产将使得运营成本大幅上升。更关键的是,改用天然气所需的改造费用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据了解,“煤改气”改造需要每家企业投入巨额资金,这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陶瓷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三家陶瓷企业选择了直接关停生产线,退出市场。
这三家企业中,包括巢湖市利华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卡利隆陶瓷有限公司以及安徽省陶锦天瓷业有限公司(于2017年时名为芜湖恒捷陶瓷有限公司)。这些企业主要生产内墙砖与抛光砖产品,然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加上生产成本上升,使得这些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调查小组实地走访时,发现这些企业已经人去楼空,只留下门卫值班。曾经的生产厂房锈迹斑斑,门窗破败不堪。车间内积尘厚重,地面上散堆着部分托架或瓷砖,生产线的踪迹已难以寻觅。与几年前的繁荣景象相比,如今这里仿佛已成为一座废弃的工业遗址。
据知情人士介绍,早在2019年1月,鸠江经济开发区的部分企业就开始与燃气公司洽谈“煤改气”改造事宜。然而由于多方面的考虑,这些陶瓷企业在大约6月份最终选择了关停退出。随着这三家企业的关停退出,鸠江经济开发区的建陶产业发展或许将成为历史。
